(报告出品方/作者:东兴证券,王健辉、孙业亮、魏宗)
一、借古喻今:从操作系统行业发展历程研判鸿蒙前景
技术进步提供发展可能,物联设备市场空间巨大、发展前景广阔并且当前缺乏一款满足需求的物联网操作系统。
1、5AIoT及传感、半导体技术的整体进步使得“万物智联”成为可能
5AIoT(5G、AI、IoT)之间彼此协同相互促进,物联网依靠5G等通信技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联结,产生大量数据,之后进一步传输储存至边缘端或云端,通过机器学习对数据进行进一步智能化分析,人工智能使得物联网获取感知与识别能力,物联网为人工智能提供训练算法的数据,5G、Wifi6、NB-IoT(窄带物联网)等数据传输技术保障了物与物、终端与云的联结,使得万物互联、万物智联的设想逐步变为可能。
2、手机、PC逐渐步入存量替代市场,新场景物联网终端带来行业增量
当前手机、PC、Pad等终端设备数量已基本见顶,多年来市场规模基本稳定而其他IoT设备预期将呈现指数型的快速增长,人均设备数从20年的3.96部增长至25年的9.27部;根据Gartner和IDC的数据,物联网市场规模预期21年将突破万亿美元。随着智能物联需求的快速提升,伴随而来的广阔市场空间成为各厂商无法忽视的存在,我们可以说未来十年5AIoT将带来科技领域的最大红利,物联网操作系统的落地空间广阔。
3、当前不存在一款操作系统能自下而上兼容不同内存设备并实现设备间高度互联互通
自下而上去看,物联网的落地场景在于终端设备,智能设备需要具备一定的算力来帮助用户实现具体功能。以智能家电为例,当前主流品牌比如美的、格力、海尔等都有着自己的系统和使用APP,需要下载、注册并在不同APP间来回切换给用户带来了极为割裂的使用体验。因此简便且统一的操作系统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但不同于手机、PC之类的大内存强算力设备,IoT设备的内存大多仅为MB甚至KB级别,当前GB级的的Win、Android系统完全无法实现适配要求,因此在物联网操作系统端可以认为有着较大的空间和机遇留给新入者。
二、评价维度:联通、流畅、安全、兼容
如何对一款物联网操作系统进行评价?
作为充满潜力的前瞻性技术,目前尚无一套对于物联网操作系统权威且公认的评价体系,在分析了物联网的应用场景、技术特征、市场格局之后,我们在此选取了兼容性(可用在设备上)、流畅性(在设备上好用)、联通性(能把好用的设备连起来)、安全性(连起来不会出问题)四个最为重要且逻辑递进的维度对其进行框架性分析,并对当前华为鸿蒙在几个方向上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
兼容——微内核+去中心化开发
鸿蒙依靠微内核、去中心化开发实现不同性能设备兼容与应用屏蔽底层OS差异开发:华为目前已经发布的内核包括:面向手机(L5级别设备)的Linux系统、面向有MMU的设备(≥L1级别)的LiteOS-a系统以及面向无MMU的嵌入式设备(L0级别)的LiteOS-m系统。而依据目前开源的鸿蒙代码来看LiteOS-a按照业界对内核分类依旧属于轻量宏内核的范畴。鸿蒙的轻量内核要实现类Linux的开发体验、RTOS的运行效果,一方面其占据空间小可以兼容适配不同性能的硬件设备,同时其采用HDF统一驱动框架,实现一次开发跨设备、跨系统驱动共享,开发出来的应用,可以覆盖多种类型的设备,屏蔽底层OS的差异。
流畅——方舟编译器
方舟编译器可绕过虚拟机,大幅提升操作系统运行流畅度:当前Android平台的绝大部分应用基于Java语言编写,由于CPU只能理解汇编指令,因此需要包含翻译器和编译器的虚拟机来把Java语言转换成机器能懂的语言。但虚拟机的存在会导致程序运行变慢。华为方舟编译器通过将编译过程提前到应用开发阶段,从而绕过虚拟机,大幅减少智能手机和操作系统的运行负担。因此华为鸿蒙若想实现方舟编译器的理想效果,需要第三方应用开发者做大量的代码重新编译。
联通——分布式软总线技术
鸿蒙依托分布式软总线技术实现了异构组网、无感发现、高效传输几大功能:设备间的通信方式多种多样,导致链路的融合、共享、安全等问题难以保证。鸿蒙分布式软总线致力于实现近场设备间统一的分布式通信,提供不区分链路的设备发现和传输接口。作为手机、智能穿戴、车机等分布式设备的通信基座,鸿蒙分布式软总线技术打破了开发者只需聚焦于业务逻辑的实现,无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