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生科技在银行中的角色,正从前台业务拓

来源:新浪财经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彭文生

“中国金融科技论坛”于9月8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彭文生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

彭文生指出,金融业正借助科技的伟力推动智慧化金融发展,通过构建新业态、依托新平台,在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与双向开放等方面取得积极的成效。

银行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彭文生表示,第一,要通过科技赋能金融业务,推动活跃客户数量的攀升,带动零售业务对利润的贡献度稳步提高,比如建行和招行今年上半年的零售业务占比均超过50%。

第二,助力数字化经营向纵深推进。科技在银行中的角色正从前台业务拓展至中后台,通过强化数据中台、业务中台与科技中台能力建设,实现更广服务、更轻经营、更轻管理,我们可以看到,数据化、平台化以及人工智能化赋能的成效非常显著。

第三,技术平台基础的支撑进一步夯实。年,交行完成了1.81亿张借记卡数据和高频交易,从主机平稳迁移至分布式平台。分布式平台分流的借记卡交易量日常占比达50%,“双十一”占比更是高达90%。

第四,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已经从线下人工优化服务环节进化到线上实时监测客户体验。从线上实时监测的客户体验来看,我们要以用户为本的服务理念,更加的深入人心,从线上的用户服务环节,推进到线上实时监控优化客户体验敏捷迭代的环节。

以下为演讲实录:

感谢主持人,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这次中国金融科技论坛。

这次服贸会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第一场线下主办的重大国际经贸活动,更是中国在服务贸易领域标志性的国际化、国家级、综合性展会。全球疫情仍在蔓延之中,截至9月7日,全球新冠疫情确诊病例已经超过万、病亡率88万的背景下,能举办这样的展会也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可以说,以此为标志,我国已经形成了从北国到南疆(服贸会、进博会、广交会)全方位、宽领域的对外开放发展三大会展经济大平台,为构建面向未来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新格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天下午我们的论坛聚焦“金融科技创新与应用”展开讨论,很有意义,很有必要。下面我仅就“后疫情时代金融科技应用与发展”作一个分享。

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创新的金融承接服务新成果不断涌现。金融业正借助科技的伟力推动智慧化金融发展,通过构建新业态、依托新平台,在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与双向开放等方面取得积极的成效。

年,加拿大学者Tapscott等人最早提出“数字经济”概念。25年过去了,以物流、信息流、数据流为基础的中国数字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中国的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已达到35.8万亿元,占GDP的比重已超过了36.2%。在抗击新冠疫情中,数字技术、数字产业和数字服务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方面,数字经济通过线上化、网络化等无接触的方式较好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办公需要;另一方面,数字经济的发展有效对冲了疫情造成的负面影响。据统计,年新春期间,中国远程办公人数已经超过3亿人,在线教育和线上医疗呈现出超过%以上的增长。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智慧城市推动复工复产、复学复市功不可没。今年上半年网上销售额就逆势上扬,增长了7.3%。

从国民的消费习惯来看,为了保持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环环相扣,不至于造成“脱钩”掉链,多数企业纷纷开始加快数字化转型的步伐。据IDC公司的调查,全球有超过一半的中小企业已有1/5的业务实现数字化。据“腾讯研究院”分析,目前中国已有47%的企业表示愿意增加至少10%的数字化软硬件投入,通过提高数字营销、数字化服务与数字化沟通能力,进行企业级数字化转型,满足日益扩充的数字化消费新需求。从这方面来说,中国数字化转型非常快速。

从新基建领域来看,随着全社会数字化转型步伐的加速,新基建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5G、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更是如此。我国的5G用户已经超过6,万户,5G基站已经超过48万个。据预测,未来6年,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的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将分别达到20%、30%和17%。谁能先抓住机遇、适应变化、拥抱趋势,谁就能赢得“先机”。

与此同时,新基建的相互融合有利于形成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的深入渗透。比如说“5G+工业互联网”可以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5G+大数据+人工智能”为金融科技的发展打造可靠而快捷的平台,有利于提升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数据资产的积累,金融科技的发展经历了从本世纪初IT电子化、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以及目前的全面数字化这四个阶段。

疫情期间,银行通过金融科技对内变革办公模式,对外创新业务模式,在APP、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355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