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在深夜12点前睡觉了?
深夜1点,90后王星窝在被窝里刷着手机中的短视频,尽管上床前提醒过自己12点半就睡觉,但当时间点到来,却似乎已忘掉此前的念头,“睡觉前不刷会儿手机,总是觉得少了点儿什么。”
不久前在世界睡眠日发布的《中国职场青年睡眠报告》显示,超过五成的职场年轻人每天都要熬到深夜12点以后才睡觉,而超过七成的年轻人每天平均睡眠时长不足7小时。
白天快节奏的生活让年轻人希望能在夜晚得以放松,熬夜似乎成为解压的最佳选择。他们习惯于凌晨一两点边喝着枸杞水,边玩着游戏;敷着最贵的面膜,熬着最长的夜。
不能忽略的是,长时间不规律生活对身体带来的伤害。记忆力下降、反应变慢、皮肤变差、秃头掉发等系列“熬夜后遗症”也悄然出现在晚睡的年轻人身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出于健康考虑,开始起“一边熬夜一边养生”的“朋克式养生”。
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发现,熬夜成习惯后必然造成隐患,在未来的时间里演变成更大的伤害。为了对自己负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成为助眠产品的客户。
数据:
越睡越晚的年轻人
桌上闹钟的时针已指向凌晨1点,22岁的陈林却没有丝毫睡意。他精力充沛地坐在电脑前,正配合着队友向副本发着一次次挑战。耳机里传来队友们的声音,生怕有人配合失误,导致大家团灭。
熬夜的习惯已经有差不多三四年了,尽管次日都会格外疲惫,也总是后悔晚睡。但到了晚上,却又会不自觉地拖到凌晨后。“已经形成习惯了,即使早早上床也睡不着。感觉陷入‘晚睡、后悔、提醒早睡、又晚睡’的循环当中。”陈林说。
年轻人因为熬夜工作、游戏以及刷剧等缘由,睡眠时间逐渐向深夜延展。不少人凌晨1点后才入睡已成常态。微博上关于“别拿生命来熬夜”的话题,一度有3万多人留言。
据《中国睡眠研究报告()》数据统计,国人睡眠平均时间从年的8.5小时,缩减到年的7.06小时,入睡时间晚了2个多小时,睡眠时长也少了近1.5小时。同样据《中国职场青年睡眠报告》显示,超五成的职场青年每天都要熬到深夜零点以后才睡觉,更有13%的职场青年凌晨2点以后才入睡。
“用最贵的护肤品,吃最好的保健品,熬最深的夜”,几乎成为当下一些年轻人生活的写照。尽管知道熬夜带来的是持续困倦,以及可能出现的身体健康受损,但年轻人们难以克制。
王星习惯凌晨2点后再入睡。在他看来,晚上没有工作的压力,可以尽情享受自由生活。加上独居的原因,身边没人提醒,“刷剧时会告诉自己,再看一集就睡觉,但等反应过来时已是凌晨两三点了。”
职场压力下,晚上工作效率高
自从一年前进入短视频行业以来,张莉已经习惯了夜里加班。
白天在办公室里,张莉要对接甲方,和团队策划文案,协调摄影师拍摄。运气好的时候,提交的方案一次性能通过。运气不好,还需要反复修改多次。中途随时可能接到电话处理其他琐事,工作时间碎片化,根本没办法系统性工作,但工作不等人,只能选择加班赶进度。
据《中国职场青年睡眠报告》数据分析,从职场维度来看,交通物流、房地产建筑、IT互联网成为最缺觉的三大行业。据《当代年轻人熬夜报告》中“最爱熬夜的行业”排行显示,从事自由职业、互联网IT业和金融行业的年轻人,更是熬夜工作常客里的前三名。
晚上在家工作,反而是张莉最投入的时候。她不用理睬外界任何琐事,短视频市场竞争激烈,一个新点子如果不能及时转换成视频文案,很可能被其他同行想到并抢先上线,落后则容易背上“跟风”、“抄袭”的指责,她必须加快节奏。
“如果不将工作做完,晚上睡觉也有心事,还容易转化为失眠。不如熬夜彻底干完后,再好好睡上几个小时。”张莉说。
类似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夜晚安静的环境能带来工作效率的提升,这正是众多职场年轻人最看重的原因。
深夜两点,21岁的何天终于剪完了手中的成片,在将视频发到后台后,他抓起手机看了看时间,今天结束的时间比昨天快了近一个小时,这意味着自己可以多睡会儿了。
自从年做起自媒体以来,何天逐渐不自觉地将工作节奏从白天调整到了晚上。相对白天工作,他更享受晚上加班。
事实上,何天在入行初期曾尝试过白天写作,但却总是因为各种原因打断思路,导致工作卡壳。晚上安静的环境下,他发现自己似乎更有灵感。一气呵成的流畅节奏以及完稿后的轻松,让他彻底爱上了夜晚。
如今他习惯白天完成资料整理、素材剪辑等工作,晚上工作前也会提前先睡上几个小时,“至少确保身体不会因为过度疲劳而出现健康问题。”
心理:
刷剧、游戏、看小说背后是报复性娱乐
“大家都到齐了,就等你呢。”陈林的手机一阵振动,一位朋友给他发来语音,催促他赶紧打开游戏。
即将大学毕业的陈林,白天忙着四处投简历和面试工作,晚上则窝在出租屋里,父母多次打电话叮嘱早点休息,陈林总是满口答应,但很快就置之脑后,“以后找到工作就不可能这么痛快地玩游戏了,趁着现在还算自由,赶紧多玩上几天。”
在这个夜生活无比丰富的年代,年轻人晚睡日益普遍。
对年轻人而言,一天中精彩的生活在晚上才算刚刚开始。即使无数次发出“今天一定要早睡”的誓言,但在深夜刷视频、电视剧、玩游戏、看小说的诱惑下,不少人很快败下阵来。
深夜12点,刚关掉电脑的王星简单洗漱后钻进了被窝,但他又掏出枕头下的手机,“睡觉前不玩会儿手机,总是觉得少了点儿什么。必须把白天失去的娱乐时间在夜晚弥补回来。”
这种“报复性”熬夜正在逐渐成为当下大多数年轻人的选择。所谓报复性熬夜,即是指由于白天工作压力大,熬夜已成为年轻群体缓解疲惫的最佳方式。尽管没有外力阻止,但仍然不能按照约定时间入睡。“每每想到醒来后又要开始忙碌地工作,就特别不想早点儿睡觉。”王星说。
种种因素导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希望能在夜晚得以放松。但让年轻人没想到的是,这一行为所导致的亚健康等问题,却正在悄然侵袭着他们的身体。
矛盾:
“朋克式养生”:一边熬夜一边养生
“现在再也不敢熬夜了。”晚上11点,90后韩勇早早地上了床。入睡前,他特意戴上眼罩,更将手机放在另一个房间里,以避免诱惑。
韩勇从没想过自己会如此规律地作息。半年前他还为了看一场球赛,熬到凌晨四五点才睡。周末和朋友玩游戏以及刷剧时,通宵更是家常便饭。
一次熬夜后,他发现胸口发闷,晚上睡觉也会惊醒。医院检查时,医生郑重地叮嘱他这是因为过度劳累而导致的心脏突发问题。如果再继续熬夜,不排除猝死的风险。
这让韩勇感到后怕,也让他彻底断了熬夜的习惯,“熬夜是一种生活方式,前提是你得活着。”
据此前行业调研显示,经常熬夜的年轻人除了疲惫困倦外,还会有记忆力下降、反应速度变慢、情绪波动大等精神和心理后遗症,以及皮肤变差、秃头掉发、身体变胖等生理后遗症。
英国此前曾将26名参试者分为两组做过实验,其中一组每晚睡眠不足6小时,另一组则超过10小时。一周后检测结果显示,睡眠缺乏的受试者体内有七百多种基因功能发生改变,严重的还会导致认知功能受损。这意味着,如果人的正常睡眠模式遭到持续破坏,将会对身体各项机能造成永久性损伤。
晚睡带来的亚健康让年轻人们开始重视起来,但早已养成的熬夜习惯让他们难以在短时间内作出改变。很快,一边继续熬夜狂欢,一边购买营养品、助眠产品确保健康的“朋克式养生”方式在年轻群体中逐渐兴起。
“内心清楚熬夜不好,但经不住诱惑,而且多年习惯也难以改变。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来调理身体。”刚从代购手中买了护肝片的王星告诉记者,家里堆满了各种保健品,每天都会吃上一把,“不知道有没有效果,就当内心求个安慰,熬夜的时候也没有太多愧疚感。”
市场:
各类助眠产品受年轻人追捧
消费者的追捧,也催生出助眠市场的爆发。
据艾媒咨询显示,-年期间,中国睡眠经济整体市场规模从.7亿元增长到.6亿元,预计随着人们工作节奏不断加快,睡眠产品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数据显示,年中国国民对助眠产品价格接受度主要集中在0至元区间内,总体占比72.6%。
巨大的蓝海吸引着大量资本和玩家的入局。一时间,药房、购物平台随处可见各款维生素和助眠商品,吸引着年轻人下单购买。
褪黑素软糖、香薰蜡烛、蒸汽眼罩以及一首轻柔的助眠音乐,这成为不少年轻人每天入睡前的必备品。这些夜里睡不着的年轻人,正在成为睡眠产品消费的生力军。
据京东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线上睡眠消费报告》显示,近年来,消费者睡眠消费正在逐年提升,年助眠类商品成交金额同比增长53%。而Z世代更是其中的消费主力,这一群体所购买的助眠产品成交金额同比增长近五成。
年轻人的追捧自然被商家看中。一时间,无数企业纷纷投身于助眠行业,研发推广起各种助眠商品。3月29日,贝壳财经记者查阅企查查数据发现,截至年3月我国在业/存续的“睡眠”企业有家,其中在一年内成立的相关企业就有家。
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喜好,助眠商品不再停留于此前褪黑素、安神茶等传统领域,越来越多的智能助眠产品开始出现在市场中。
《报告》显示,智能睡眠仪、睡眠呼吸机、智能床等智能助眠品正在成为26至35岁年龄段消费者的最爱。受此影响,类似商品成交金额分别同比增长%、%和%。
除硬件设备外,一些年轻人还会选择“助眠软件”来帮助入睡。记者注意到,如今各个平台上纷纷推出“助眠音乐”供年轻人下载,以在夜晚聆听。此外“睡眠课程”“安睡课程”也在流行,从睡前规划、睡眠方法等角度阐述睡眠的重要性,以帮助年轻人更好地入睡。
“助眠商品或许能提高一些睡眠质量,但真正让年轻人远离熬夜保持健康,还是要保证合理的作息时间,从心理上戒断熬夜瘾”,韩勇说。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覃澈编辑徐超校对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