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化一体化信创,金融行业数字化基础设

随着我国对数字经济的大力推动以及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推进,金融行业数字化基础设施云化的趋势明显,计算架构正在从传统虚拟化加速向云、微服务、容器化等新一代架构迁移,越来越多的金融企业选择拥抱云计算、拥抱容器云。

这一趋势在《金融电子化》杂志社不久前发布的《银行业私有云建设发展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可以得到证实。根据该报告,参与调研的银行业金融机构89.9%已使用不同模式的云,其中私有云使用率最高,达到53.5%。除此之外,这份调查还透露出一些重要的信息,包括金融机构和企业对一体化云平台、对信创云、容器技术等有着强烈需求。这份报告调查了中国的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其中既有国有大行也有股份制商业银行,还有城市商业银行和一些信用合作社,覆盖面非常广,代表性不言而喻。

01上云,势不可挡

在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大潮中,云计算作为数字基础设施起到了关键的底座功能和先导作用。众多金融行业企业和机构以云计算为核心,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实现了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以加速拥抱金融科技。

鉴于此,国家一直在大力推动云计算的普及。在去年发布的《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就提到“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网络安全等新兴数字产业”。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年)》中也提出“加快云计算技术规范应用,有效释放云端压力,快速响应客户需求,为金融数字化转型提供更为精准、高效的算力支持”。

在政策的引导和各方的努力下,我们看到今天云计算在金融行业普及程度已经接近90%,这说明云计算已经是主流架构。同时,私有云达到53.5%,意味着一半以上的金融企业都自建私有云,毕竟相对其他行业,金融业务对业务连续性、可靠性、安全要求更高,私有云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金融数据中心虚拟化依然占据了很大比例,高达67.7%。这也不难理解。作为IT技术的重度用户,金融行业企业在IT架构的改造升级上起步很早,意味着包袱也很重。当年很多银行在完成了从主机向x86的迁移后,很自然地就进入虚拟化时代,VMware的vSphere几乎是当时x86服务器上的标配。

尽管和裸金属服务器相比,虚拟化在资源的利用率上有了改善,但是,虚拟化只是完成了计算资源的池化,并没有实现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的池化,因此无法对资源统一调度和纳管,也无法有效支持各种创新金融场景的孵化和发展。

云计算的出现满足了这方面的需求,云计算实现了计算、网络、存储的统一池化,从而可以灵活实现资源的调度和扩展,让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真正成为现实,因此吸引了不少企业从虚拟化向云迁移。然而,这个工作是渐进的、长期的。正如我们在报告中看到的,年依然有高达25.6%的银行数据中心将虚拟化替换作为重点工作,这说明企业上云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云计算依然有着很大的市场潜力。

与此同时,云上的应用类型也在不断丰富,从早期的开发、测试非关键业务逐渐拓展到关键业务,私有云已经进入核心业务系统。根据报告,上云应用中渠道类(个人业务和柜台业务)系统占比42.2%;客户服务类、产品服务类和决策支持类等业务类系统占比41.4%;核心业务系统办公协同(OA、通讯软件等)占比33.6%;支付类系统占比27.6%。大量核心业务上云也从侧面说明云计算技术日趋成熟。

02一体化、平滑升级,势在必行

技术从来没有不会停止前进的脚步。当云计算被市场普遍接受后不久,以容器为代表的云原生技术不期而至。特别是随着混合云成为现实,越来多的企业开始拥抱容器、微服务、K8s等云原生技术,选择基于云原生平台来开发云应用,以实现应用的跨云部署、资源的弹性调度等。

《IDCFutureScape:全球数字创新预测–中国启示》显示,到年,新增的生产级云原生应用在新增应用中的占比将从年的10%增加到60%。Gartner的《TopTrendsinCloud-NativePlatforms》也显示,到年,基于云原生技术平台上的应用将占到新开发应用的95%。这一切表明云原生时代来了。这趋势在本次报告中也得到佐证。报告显示,有近1/3的银行进行了容器云建设,充分说明容器技术也得到了广泛认同。

由于容器云来势之猛,一度让不少人以为它会取代云计算。其实,容器云与云计算并非替代关系。尽管容器相比虚拟化技术在资源占用、弹性、快速响应等方面有着优势,而且能支持应用的跨云部署,但它相比虚拟化技术,在隔离性、安全性等方面有差距。因此,更适当的说法应该是,容器和虚拟化各有自己的存在场景,它们并非互相替代而是可以相互协作和配合。比如,今天很多容器化应用就部署在虚拟化平台上。

既然容器云和云计算都有存在的必要,同时虚拟化、裸金属服务器至今也还在不少数据中心大量存在,我们就不得不面对一个棘手的局面,就是要同时对裸金属服务器、虚拟机、超融合、容器等多种计算环境进行管理,这种复杂的局面不仅加大了维护成本,也无形中增加了安全隐患。一体化的全云平台正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用以帮助企业解决建设碎片化和运维困难的问题。实际上,这也是技术演进的必然结果,从报告中也可以看到用户对一体化功能需求迫切,一体化能力在私有云最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755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