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年)》的收官之年。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大框架已经搭建完毕。
实际上,对互联网金融的“严监管”,从年就已经开始了。从那时起,众多互联网金融平台面临的最大的课题就是——“转型”。
经过两三年的探索,在特殊的收关之年,曾经的互联网平台转型之路进行的怎么样了呢?
消金界梳理后发现,拥有不同基因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都各自找到了转型的方向,有的甚至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他们先是以金融科技身份,自营业务的同时,为银行输出技术,不但很好的利用了原有的优势,在垂直领域开发了创新产品。
当下,这些金融科技平台正前瞻性地布局金融科技创新领域,试图抢占未来行业的制高点。
深挖原有优势,做实垂直领域
从《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到《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再到《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直至《征信业务管理办法》,我们看到,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框架已经搭建起来。
这意味着,所有金融业务都被纳入到了监管范围之内,绕过监管做金融业务的路已经彻底被堵死了。
但央行同时还表示,要探索设计包容审慎、富有弹性的创新试错容错机制,划定刚性底线、设置柔性边界、预留充足发展空间。
所以,金融科技的发展空间到底在哪儿呢?这是所有互联网金融平台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正是它们的转型方向所在。
监管政策改变了整个互联网贷款行业的格局,互联网贷款业务回归银行大势已定,而与此同时,银行业务正在加速的线上化、场景化、移动化,商业银行的数字化变革正在进入一个关键期,对IT解决方案的需求非常大,这恰好给了金融科技公司巨大的市场机会——最大的优势就是技术。
因此,ToB业务成为他们转型的一个大方向。
面对监管风向的变化,“去金融化”当然是我们看到的最明显的一个转变,曾经的“金融”、“金服”纷纷改名“科技”、“数科”,“去金融化”的背后正是ToB的业务转型。
但无论如何强调“去金融化”,互联网金融科技平台的转向依旧要建立在原有业务优势的基础之上,也只有这样的转型才最有相对的优势,效果也是最快的。
《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的实施对很多中小银行来说,是一个“喜忧参半”的消息。办法解决了互联网贷款的合规性问题,但是也带来了技术上的挑战。《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仍旧要求核心风控全都要银行来做,甚至包括运营也要银行来做。
这对大银行影响也许并不大,但是对众多中小银行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
就以近期发布年四季度财报的嘉银金科为例,正是瞄准了互联网贷款中的这一痛点,其下属的金融科技子品牌“极融”开发了“天引”智能资金管理平台,为机构资金匹配金融资产提供智能管理通道。
“极融”过去只做单纯的技术输出的,在嘉银金科整体的转型中,“极融”也转型成为一个金融科技助贷平台。
据消金界了解,“天引”作为智能资金管理平台,为来自各个类型金融机构的资金提供通用管理通道,可以适应各种资金规则,引导资金与市场中的相匹配的资产对接。“天引”作为资金的引导者,可以标准化的接入资金,然后进行实时的路由选择和配对。该平台可同时可以运作数十个资金管理项目,%实现全线上项目管理流程。
流量接入后,“天引”风控系统进行审核与识别,然后筛选出符合标准的优质资产并进行授额,“天引”资产网关设计了首复贷标签、特征标签、行为标签、地域标签、渠道标签等近百种资产标签,给每一笔审核通过的资产进行详尽的标签注释,为后续的资金路由过程提供多样化的资产选择。
在资金模块,“天引”的系统架构能够适应市场上绝大多数持牌金融机构的需求,轻松对接各种银行核心系统、外包系统、征信系统,也能够满足消金、小贷、同业平台等接入的要求。
据悉,目前该系统已经合作了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数十家持牌金融机构,服务范围覆盖全国。
透过嘉银金科的“天引”智能资金管理平台,我们看到,这其实是一个互金平台找到自身优势,进行深耕的过程。这恐怕是互金平台走出同质化困局的必走之路。
作为在美上市互金平台里的代表企业,嘉银金科在于持牌金融机构的合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将这种经验深挖,创新推出了“天引”智能资金管平台,这意味着嘉银金科具备了深度参与传统银行转型进程中的能力。
根据银保监会的数据,年,银行机构和保险机构在信息科技方面的资金总投入,分别为亿元和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和27%。
可以说,能够参与到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进程中,很大程度上就代表了他们转型的成功。
投资当下,瞄准未来
除了助贷业务,银行对于技术的需求还有很多,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而且需要越来越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要想跟上银行也发展的步伐,金融科技公司必须要加大技术研发,丰富产品体系。
因此,创新成为金融科技转型过程中一个关键的变量。
年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几乎所有的金融科技公司都加大的投入,为了保持技术上的先进性,满足金融机构业务创新的需求,几乎所有的金融科技公司都在加码技术创新,例如在高端分布式数据库、区块链、大数据分析及智慧银行等金融领域。尤其是上市金融科技公司,哪怕暂时影响盈利,也都没有放缓投资新技术、加大研发的投入,这一趋势在年将继续延续。
还是以嘉银金科为例,其近日通过增资的方式,取得了上海碧威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碧威科技)的控制权,在完成这笔万元的交易之后,嘉银金科将持有碧威科技95%的股份。
根据公开资料,碧威科技是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芯片设计、矿机研发销售、算力的批发和营销、矿场的运维辅助等。团队核心成员由原思科、惠普、戴尔、阿里、百度等企业的首席架构师构成。此次收购之后,将和嘉银金科的技术团队协作,自主研发区块链软硬件核心技术,争取在软件算法、硬件加速、架构设计、系统安全、智慧运维等多个方向上实现突破。
很明显,这是一次瞄准未来的投资布局。银行+区块链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场景,在银行票据、供应链金融、积分体系等业务和场景中,都有大量的需求。在高端分布式数据库、区块链、大数据分析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多,行业的抢人大战可以说已经白热化,各个有志于金融科技的公司,都在储备由高端人才组建的研发团队。嘉银金科对碧威科技投资,其实即使投资技术,也是在储备人才。
其实技术创新效果不仅仅体现在对外的技术输出上,对互联网金融平台自身来说,技术和数据的提升也可以改进风险管理方法,帮助平台提高运营效率。从嘉银金科公布的数据看,技术在降低运营成本上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年,嘉银金科第四季度的渠道费用万元,同比降低17.2%,全年渠道费用2.39亿元,同比降低43.8%。第四季度销售费用1.17亿,同比降低11.3%,全年销售费用3.75亿元,同比降低38.1%。第四季度管理费用万元,同比降低43.5%,全年管理费用1.55亿元,同比降低30.8%。
金融科技“降本增效”的目的先在自身体现出来了。
这意味着,找到了新方向的互联网金融科技平台,有望进入一个快速上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