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中关村金融科技论坛暨第七届普惠金融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位政府领导、商业精英、学术代表、媒体人士齐聚论坛峰会,共同探讨金融科技与数字普惠金融的现实与未来,为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的深耕细作和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前沿分析,并共同见证了《中国金融科技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发布。
年,对于成长中的中国金融科技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集体学习;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首份规范金融科技发展的顶层文件——《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年)》;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DCEP)呼之欲出;北京首家金融科技社会组织——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成立;第一家外资支付机构正式进军中国市场,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又添新成员,民营银行获批再度“开闸”......所有一切重大事件的背后,都隐藏着更深层次的运行逻辑,都为金融科技的未来发展构筑起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报告》重点介绍了国际国内金融科技发展情况和特点,对重点国家、地区和城市进行了全景分析;深入阐述了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互联和安全技术为主的“ABCD+”金融科技底层技术的发展概况、产业链运转情况和发展地图;重点分析了金融科技在银行业、保险业的创新和实践,以及智能投顾、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第三方支付和监管科技的创新发展及应用情况;系统总结了数字普惠金融生态系统的发展逻辑和特点,以及在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新模式、新经验。最后,《报告》提出了金融科技和数字普惠金融的十大发展趋势。
金融科技发展态势向好
当前,以技术创新金融服务,加速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报告》显示,-年,全球金融科技行业整体发展态势较好,金融科技企业数量、融资规模和交易量都有所提升。金融科技投融资发展态势迅猛,北美洲和亚洲、欧洲最为活跃。更多国家开始采用监管沙盒机制、设立专门监管机构、完善相关立法等措施,保障金融科技健康有序发展。我国金融科技发展依然是全球“领头雁”,在市场规模、融资金额、企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支付领域开放加快了整个产业“走出去”步伐。金融科技监管不断完善,金融科技应用试点不断展开,中国版“监管沙盒”逐渐成型;数据保护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金融科技正在逐渐形成各具特色的梯次发展格局。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金融科技发展位居国内前列,发挥着引领示范作用;成都、重庆、广州、南京、青岛等城市也在积极布局金融科技产业,发展动能开始凸显。
底层技术实现创新能力和应用程度“双升”
《报告》指出,金融科技底层技术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各类企业更加注重技术的落地实施和实践应用。“ABCD+”技术生态正在逐步完善,区块链企业竞争力榜单出炉。
同时,我国银行数字化转型持续加速,金融科技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金融科技战略布局落地生根。关键底层技术不断应用于保险行业,保险行业的变革已经由渠道变革转向运营和服务变革阶段。科技与产业高度融合、深度叠加推动金融科技相关领域发展。
其中,牌照成为影响智能投顾市场格局的主要变量,大型电商、商业银行、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快速发展,消费金融和第三方支付普及程度提高,互联网巨头和科技服务公司成为当前监管科技市场主体。
数字普惠金融生态系统形成
《报告》首次构建了数字普惠金融生态系统,并明确指出,我国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系统正在形成以银行类金融机构为中心,以互联网企业为支撑,以非银行金融机构为补充,金融科技企业赋能,基础设施不断健全的全方位发展格局。在服务“三农”、精准脱贫、小微企业融资与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新服务、新产品不断涌现。
中国金融科技和数字普惠金融十大趋势
展望未来,《报告》在金融科技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技术发展、商业模式、监管等方面做出了预测:
一是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双稳”结构基本成型,发展稳定、后劲充足的特征已经显现;
二是数字普惠金融生态系统更加健全;
三是金融科技底层技术融合加快;
四是区块链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增长期;
五是生物识别技术的金融安全保障作用更加凸显;
六是构建开放银行体系的探索和实践更加多元;
七是“中台”战略将得到更加广泛地实施;
八是互联网企业“去金融化”趋势更加明显;
九是监管科技的主导角色强化;
十是中国版监管沙盒模式逐渐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