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大王遥全球绿色投融资存在巨大缺口

中国日报北京12月31日电(记者张陨璧)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日前就全球绿色发展、绿色金融等话题接受《中国日报》专访表示,全球绿色投融资存在巨大缺口,低收入国家需要更加重视自身的经济、社会以及财政风险管理。在新冠疫情持续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尤其是低收入国家在推动绿色转型发展低碳经济方面面临诸多挑战。王遥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经济带来了严重下行压力,全球气候变化所造成的极端天气也不断给全球各国带来严重冲击。低收入国家而言,一方面,其国家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社会发展程度也较为落后,发展的需求十分迫切。另一方面,相当多的低收入国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环境承载力不高,并不适宜高污染、高排放的投资。此外,由于当地发展模式较为粗放,亟需调整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低碳投资。”王遥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强调,全球绿色投融资存在巨大缺口,因此引导更多的公共和私人资本流入相关投资以支持低碳发展实现是必不可少的举措。其次,为落实巴黎协定目标,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提升能源效率、降低燃料的碳排放强度、电气化改革和土地用途改变等方面都亟需采取措施,及时制定适宜于本土化、国家层面的长期绿色发展目标与计划,以提升自身的绿色融资能力和低碳技术储备能力。“另外,针对于低收入国家,其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服务等方面还尚处发展提高阶段,产业能源结构还是以化石能源为主,这将对其建立有效的金融体系带来挑战。因此,这些国家既要重视环境气候风险的治理,也需要更加重视自身的经济、社会以及财政风险管理,保证经济与环境实现平衡稳定的发展,”她说。王遥指出,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对于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来讲,具有重大意义。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二是实现提高环境质量与应对气候变化协同增效,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引导传统高碳行业进行低碳能源转型;三是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通过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与发展绿色金融,既可推动气候治理以减少极端天气与自然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造成的损失,也能够降低由此带来的生态系统退化和物种灭绝风险,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提供有力支撑。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王遥表示,中国“自上而下”的金融政策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市场探索相结合,促进了中国绿色金融的高质量飞速发展。中国将绿色发展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通过“自上而下”的推动政策指引金融机构和企业向绿色低碳发展方向过渡。她指出,中国作为全球首个制定较为完善的绿色金融发展框架的国家,一直在国际平台积极发挥示范和先导作用,助力推动绿色金融发展框架、要求、标准和流程方面达成全球共识,引领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目前,中国在绿色金融整体规划、政策框架搭建和实施、产品设计等方面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可为其它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在政策实施落实方面,中国自年率先启动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模式,发展至今积累了建立绿色金融地方标准和项目库、成立绿色金融行业自律机制、建设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发行绿色市政专项债券等在内的成功经验。“这既为我国国内其它城市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案例,也为全球提供了一张绿色金融‘中国经验’的名片,对绿色低碳的区域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她说。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一直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责任,助力全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王遥表示,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承担《巴黎协定》责任,参与并推动G20可持续金融工作组、央行与金融监管绿色金融网络(NGFS)、可持续银行网络等重要绿色金融国际平台的合作,率先发布《中国落实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主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并通过《昆明宣言》;更于不久前闭幕的COP26联合美国发布《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通过诸多行动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成为推进全球多边进程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当被问及如何看待绿色“一带一路”目前建设的进展情况和未来前景,王遥表示:“整体而言,全球基础设施投资面临着巨大的缺口。联合国亚太经社会预计,仅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每年需要增加亿美元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在过去几年里,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成为了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资金最重要的来源之一。”王遥表示,自年以来,中国已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了约亿美元的资金,特别是在能源和交通领域。可再生能源自年起成为中国海外能源产业的投资重点,其中年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占能源行业总投资的比例首次超过一半。她指出,针对海外基建项目生命周期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国内相关政策制定者也鼓励企业在对外项目投建营过程中采用更严格的环境标准,必要时应采用国际通用环境标准。相关文件包括今年7月商务部和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对外投资合作绿色发展工作指引》。王遥说:“展望未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后的经济复苏和格拉斯哥气候大会展现出的低碳能源转型的国际共识,预计中国投资者将加速绿色项目尤其是太阳能和风能项目的海外投融资,并采用有利于东道国可持续发展的标准开展投资合作。”来源:中国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606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