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分流了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和客源

商业银行是以自身的流动性错配为代价从而为市场提供了流动性,即商业银行利用活期存款为贷款进行融资来创造流动性。因此当金融科技影响到银行的存贷款业务时,银行的流动性创造水平就会受到影响;此外,银行的竞争程度对流动性创造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

金融科技对银行业务的影响

金融科技首先通过银行表外业务对商业银行产生影响,然后随着表外业务的影响加深,金融科技逐步对表内业务产生影响。在金融科技的影响下,银行的负债模式发生了变化,之前低廉的活期存款已经变成协议存款、结构存款或资产管理产品,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变得非常高昂,甚至出现了“负债荒”。

1.金融科技对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

在金融去杠杆、居民储蓄率下降、居民理财意愿增加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正面临存款增长放缓,负债业务规模下降的问题。

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兴起,其方便快捷的属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从而对商业银行的资金、存款以及客户进行了分流、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营业成本。在第三方支付分流了银行的客户与存款的同时,也将一部分属于银行的消费者和商户转移到了第三方支付平台,相应的资金也被转移到支付平台账户下,商业银行负债中活期存款的获取来源相应减少。

其次,消费者和商户的资金沉淀使第三方支付平台由单纯的支付平台转变为新型的理财平台,低门槛、便捷、安全、高收益的特点对传统银行负债业务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此外,第三方支付平台积累了巨额资金,加之存放时间长,因此赋予了支付平台很高的议价能力,支付平台以协议存款的形式储存在商业银行中,使得银行的成本被迫上升。

从商业银行的负债端来看,商业银行通过客户存款、活期存款等负债来创造流动性,而其他的负债业务因其期限长的缺点难以满足银行的要求。

在分析金融科技对银行负债的影响时,发现金融科技产品对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衍生品金融工具等负债业务方面都产生了影响,例如余额宝等货币基金产品、p2p等理财产品分别分流了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负债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虽然整体存款并没有太多下降,这是因为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及相应的理财产品获取的存款最终还是会以协议存款或者同业存款的方式返回商业银行,但是流动性较强的负债业务,比如活期存款部分的短缺会导致商业银行创造流动性时的资金减少,从而导致银行流动性创造减少。

2.金融科技对银行资产业务的影响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可以分为信贷业务、金融资产业务和对外投资业务,从流动性创造的基础理论我们得知商业银行是在利用负债为贷款融资这一过程中创造的流动性,商业银行对外贷款主要为公司贷款、抵押贷款等。

首先我们来看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传统商业银行在进行贷款前需要先利用大量的人工进行信息处理,有着严格的审批程序和繁琐的流程,且商业银行大多遵循“二八定律”,具体是指商业银行主要针对占比20%的高净值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而其余80%的普通客户则不能获得同等的服务。

绝大多数的人被排除在传统商业银行主要服务体系之外。且大额贷款还需要实体抵押物作为抵押,且在抵押时需要更高价值的实体抵押物才能获取自己想要的贷款额度。

与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相比较,依托于金融科技的信贷业务有着高效率、低成本和产品丰富的特点,它的兴起对传统商业银行信贷业务有一定的冲击作用。

金融科技公司利用大数据,将贷款人分散于各处的信息进行整合集中,在更短的时间内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形成关于其信用状况的全面评估和精准定位,且贷款审批程序较为简单,只要贷款人信用达标,他的贷款将会在极短的时间获得审批并到账,极大的提高了业务效率,有效的降低了运营成本。

并且对于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公司,它们能以相对于商业银行更低的成本来获取到贷款。对于抵押物而言,不需要实体抵押物,一些正在开发的软件,正在生产的半成品都可以作为抵押物进行贷款。相对于商业银行更加的简单方便,因此商业银行的客户也会被吸引过来。

金融科技公司提供了比传统商业银行更为便捷高效的贷款渠道,贷款期限和金额也变得愈加灵活。

金融科技公司突出的信贷服务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会将传统商业银行没有包含或者很少包含在内的“长尾”客户吸引过来,为其提供更合适自身需求的产品,分流了传统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这一点从之前爆火的p2p网络借贷可见倪端。

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端看,商业银行创造的流动性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的公司贷款、抵押贷款、保险资产和对外投资等流动性程度很低的资产,这些资产数额越大,说明商业银行创造的流动性越大。

而根据上述的分析,金融科技提供的金融服务对商业银行的公司贷款、抵押贷款、其他贷款和保险资产等方面都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对于传统商业银行而言,主要靠为社会提供贷款融资从而创造流动性。

网络小贷公司以及大型金融科技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商业银行的信贷服务,另外还吸引了商业银行已有的客户,从而降低了商业银行对外贷款的份额;此外金融科技公司通过各大线上平台吸引了部分社会存款,一定程度上商业银行存款被转移,而银行存款业务又是贷款业务的来源,从而影响了贷款规模,因此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相应减少。

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竞争的影响

商业银行的竞争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热点问题,这是因为商业银行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占据着主体地位,商业银行竞争程度的变动会对中国整个国民经济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

银行竞争程度过大或者过小都不利于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当银行竞争过于激烈时,容易出现银行系统性风险增加的问题,影响银行体系的稳定;而银行竞争过小时,就不能激发银行的创新能力以及服务效率,最终影响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增长。

中国银行业的经营模式比较单一,这一点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出。第一,从收入构成来看,银行经营收入来源主要是存贷业务和中间业务等;第二,从银行提供的服务来看,银行主要是依靠客户上门处理业务,而且各类业务的办理也比较繁琐,服务质量和效率一直未能有较大提升。

第三,从银行产品来看,银行提供的产品比较固定单一,并不适合所有的客户群体,缺乏灵活性。简而言之,金融科技时代的来临,使得商业银行的现有优势明显不足,银行之间的竞争由此加剧。

金融科技公司与商业银行在业务、客源等方面都有竞争。而且金融科技公司所拥有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技术手段,可以对个人以及企业的信用行为进行记录、储存和分析。在中国,个人以及一些中小微企业属于潜在的“长尾”客户。

这是因为在金融市场中,中小微企业没有足够的抵押品或者信用做支撑,传统商业银行一般不会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或者其他的金融服务,而金融科技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金融科技的突出优势不仅会抢夺了商业银行的现有客户,而且也会吸引潜在的“长尾”客户,商业银行的市场份额减小,银行业的竞争局面由此加剧。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954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