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讯科董事长戎国强在众多商业WiFi创新企业中可以算是个”另类“。年近60的他每天的工作状态却依旧像年轻时一样忙碌。为了节省时间,经常选择清晨和夜晚的航班往返上海和深圳两地。“深圳飞上海6点起飞,落地了还能和同事开个会。上海飞深圳一般在晚上7点以后,不耽误白天的工作时间”。
这种对时间把握的精准度是戎国强秉持着“一路奔跑”价值观的体现。在他的内心深处,需要做判断的事情在了解情况后就得立即处理。否则,“就会放心不下”。
同样的,在商业WiFi变现道路探索上,他也从未停止“奔跑”。戎国强曾担任集团信息总监,在担任平安讯科董事长之后,他开始思考在WiFi这个看似微小的流量入口上,实践“通信+金融”模式的可能性。
在平安讯科之前,不少商业WiFi企业已经开始变现模式探索。
从早期的前期卖设备,后期收取运维费用的“硬件+软件”的模式,再到“内容+显示屏”的媒体模式,发展到现在大互联网平台以WiFi为入口、获取用户流量与数据的模式。商业WiFi一方面有效挖掘了潜在用户,但另一方面,巨大用户流量所带来的商业价值的有效性也一直是商业WIFi提供商所焦虑的问题。
而平安讯科从成立之初瞄准的即是众多商业WiFi不曾切入的领域:金融。平安讯科公司董事长戎国强曾在年《颗粒的力量》一文中描述他对移动互联网时期个体行为价值的判断。他认为,由于当下移动互联很好的解决了终端个体的唯一性的技术实现以及普及,每一个个体单位的“行为”的尺度(即“颗粒度”)有进一步被细化的可能。
他提出“颗粒”个体被细化的数据是可被提炼并产生商业价值的。”我们可以推倒出这样的一个过程,‘行为数据化-数据信息化-信息流量化-流量货币化’,这让我们今天的‘通信+金融’的模式变成可能。“
按照戎国强的理念,平安WiFi项目经过两年的发展,已经完成了早期的用户积累。其作为工具和网络入口的属性已经逐渐完善。“用户在不断上网中已经接入并完成转化,实现了对金融产品及其他电影、娱乐等相关衍生产品的消费”。
根据公开资料,年1月,平安子公司平安科技的孵化项目“平安WiFi”上线,截止年,用户数突破万;年3月,光启集团入股,投资5.5亿,平安讯科作为独立的法人子公司成立,独立经营与核算;年7月,“平安优联”上线,在此前产品“平安WiFi”上进行了多维度的升级。
现在看来,”数据营销平台”这一模式被众多商业WiFi企业所应用。不过多是集中在优惠券、精准的消费品广告等推送上面。在金融领域应用则寥寥无几。一方面,金融产品的担保风险较高,一般的商业WiFi运营商也没有相应的产品。另一面,数据安全一直是商业WiFi运营商被诟病的问题。
如何消除用户对数据安全的担忧?“通信+金融”的模式如何变现?面对逐渐收紧的监管政策,“通信+金融”模式的产品如何抵抗政策方面的风险?近期,36氪与戎国强进行了一次对话,聊了聊平安讯科当下快速发展的情况以及他对移动互联时代的洞见。
以下为对话内容:
金融互联网与互联网金融
36氪:平安讯科目前的业务模式大概是怎样的?
戎国强:用户通过平安优联的APP连接被检测到智能且安全的WiFi,不需要打开商家网页或输入密码。在没有WiFi及WiFi信号不稳定或存在安全隐患的情况下,则会优先选择平安流量实现上网。
据此,我们会根据用户的使用行为来进行数据分析,实现精准推送。不同化的场景,会实现不同的服务推送。例如,用户在等候高铁、航班时,我们会推送一些视频、音乐;在商场、咖啡厅的场景中推送一些优惠券等信息。这些用户对于平安的金融征信产品,是非常可贵的数据。在进行数据脱敏后,我们可以为用户推荐平安集团相应的理财产品。通过动态收益的调整将价值反馈给用户。
36氪:如何理解”动态收益“?
戎国强:假设明天早晨9点我们发售一个理财产品,这个产品预约有个人。第一个人买了以后标准利率是4%。按预约顺序排队,用年化利率的0.1%分给前面的一个人,第9个人拿出0.1%除以9分给前面每个人,个人的0.1%分给前面人。这样每个人的利率是不一样的,就是“动态收益”。
试想一下,这样的情况在银行柜台可以实现吗?是不能的。因为线下每位客户的利率是固定的。什么是“互联网金融”,一个产品在线下柜台能买到,在网上也能买到就是金融互联网;一个产品只能在网上买不能在线下买到,才是真正的互联网金融。
而这个产品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越早买的人就为后面购买的人树立了榜样,榜样产生了价值,获得了比后面购买的人更高的收益。
这里牵扯到移动互联网的三个基本特点:第一,可进行最小单元的独立编码;第二,信息交换成本趋向于零。第三,极具群体效应。这个产品在柜台上没办法销售。在网上销售的效率高,总体销量也不低。而风控的方式和规则与传统金融产品都不一样。这就是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变化在于把”移动互联特征“融入进去。传统金融产品可以把互联网作为渠道,但是传统本质没有变。他还是原来的风控机制。互联网金融可以把风控模式改了,组合也改了。
36氪:与传统金融行业的风控相比,有何不一样?
戎国强:金融的核心在于风控,风控的要义在于解决信息的不透明。在传统的金融行当,比如银行业,存款方和贷款方是永远不见面的。而动态收益让存贷方见面,和我们的平台形成一个三角形。风险变成可追溯的、可把控的、甚至是可以让存款人来监督贷款人的贷款情况,将风险转移到第三方上。
“通信+金融”的模式,WiFi只是提供了行为。比如在平安优联APP上,你连接了8次WiFi,那么相比别人,可以给你加息4.0。用户使用的连接频率越高,其获得的收益也就越高。传统金融行业的风控是静态式、过去式、心形结构的。而我们现在把它变成将来时、动态的风控。
36氪:刚才说的主要是C端的变现逻辑,那么B端的变现逻辑是怎样的?
戎国强:在B端,动态收益和由此产生的动态金融模型也可以发挥作用。这个模型是平安讯科的专利,可以根据用户及商家的实时变化为其金融服务实现增信。
B端商户加入AP之后,平安讯科会为其提供路由器和后台软件,把后台数据打通,以此了解商户资信、用户情况、日常流水等运营状况,来判断是否为其金融服务,比如贷款或理财,而每家商户不同的资信状况决定了具体金融服务的价格。
36氪:在WiFi工具入口推荐产品,如何保证用户的数据安全?毕竟让一个用户通过WiFi工具入口购买理财产品还是有点难?
戎国强:我之前是做通信的,也是平安集团信息安全总监。从观念上来说,我们需要建立起从“防范到感知再到响应”的三位一体的安全体系。
以前的“围墙”式的防御体系早已不适应现在个体、颗粒为单元的小边界内的发展。所以需要我们动态调整”围墙”的大小,想做到动态边界,则需要实时的感知安全威胁。想实时的感知威胁,则需要“传感器”,也就是各种获取数据的设备。
一旦围墙被突破,防线只有后退,即安全响应这道防线来保护组织的安全。当然这里的响应不仅发生在“围墙”被突破之后,应该是贯穿安全防护整个生命周期的,而且包含了对内和对外两个维度的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