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想上一节这个前贵阳一中老师的课,数学从

做一个数学老师,他在贵阳一中任教了14年。他的时间都用来研究两样东西:一是数学,二是教授数学。这两件事都太酷了。

费马大定理被提出后,经历多人猜想辩证,历经三百多年的历史,最终在年,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宣布自己证明了费马大定理。数学家们花了几百年证明费马大定理有意义吗?即使计算机已宣布放弃,这些人依然觉得自己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费马大定理)

用几何学来画王维的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便是下图:

数学,是一种理性和疯狂的并存。所有教数学的人,他们向土地撒下的是一颗理性的种子,是人类没有放弃思考的证明。我们很想对这个城市的人们讲一讲,这里有一位属于我们这个城市的数学老师,他仍然相信数学是美的,他仍然相信教育来自热爱和理想,他仍然相信他的学生应该拥有理性和自由。

01为什么数学是一种高维度的审美?

他在斯坦福-比奈(Stanford-Binet)国际标准智商测试中IQ,拥有CMO(中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教练资格证;“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优秀辅导员;多次贵阳一中校级公开课比赛一等奖;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

王磊描绘最初痴迷数学的过程,极像一个不世出的少年,纸和笔替代剑与鞘,在某个如常的夜晚纵身一跃,扎进几何线条与代数字母组成的浩瀚星海。反复扑腾过后,技巧熟稔于心,16岁便把大学本科数学教材全部自学完成。大三时,王磊在数学系已是人尽皆知的“传奇人物”,常有研究生同学跑到自修室,拿一道偏僻的证明题抛给他,他则有板有眼地把证明步骤罗列纸上,在共同追求数学的路上行侠仗义。

《夜晚的潜水艇》里写:“确定无疑的事情有那么一两桩,也就足以抵御世间的种种无常了。”“甚至都不需要纸和笔。脑子里想一个数学公式,就能让我兴奋一整天。”

为什么数学是美的?

年前,就有学生问过毕达哥拉斯:“数学,有什么用?”他当时大怒,让人用金币将这个学生砸出去,再也别进他的校门。从教第一堂数学课,至今24年之后,王磊终于觉得自己有资格可以说,“数学是一种语言,一种思考方式,和一种工具。”

作为一种语言,数学,类似诗歌,抽象、凝练、简洁。但文字表意的过程成为语义流失的过程,信息无法被准确传递。但数学不一样。“数学是一种高度浓缩的语言,数学有它的词汇体系,一个符号、一个公式就可以精准描绘许多个汉字才能传达的内涵,比如爱因斯坦质能方程E=MC2,它看起来如此简洁,却能够描写一个小到原子,大到整个宇宙的世界,为人类找到一种’终极能量’。”

这是数学语言的抽象之美。

“作为一种思考方式,数学,是一种严密的逻辑体系”,数学中的概念有确定的内涵边界,推演步骤有严谨的逻辑关系”,一旦存在逻辑缺陷,便无法得到真实有效的结果。但我们进行这种思维训练的最终,不是为了得到结果,而是为了让自己保有逻辑。这将是你面对每个人生选择时,藏在你脑子里的宝藏。这种逻辑体系,让你能在现象和本质之间,抓住某种关键,让人生更有趣更快乐。”

这是数学思考的逻辑之美。

“作为一种工具,从物理、化学这类基础学科,到构成这个国家最基础的金融、物流、软件、建筑等领域,无一不需要数学。”比如椭圆曲线方程在比特币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它是比特币的基石。没有椭圆曲线方程,就没有比特币的安全性。比特币也正是因为依靠椭圆曲线方程,才在NSA的后门阴谋中得以逃过一劫。

这是数学的实用之美。

(椭圆曲线方程)

02自古华山只有一条路

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中说,“有两种东西越经常反复思想,就给人灌注了时时更新、与日俱增的惊赞和敬畏: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

数学毫无疑问就是王磊头上的星空,那时的他,立志为的是,去给这片星空添一颗星。那时的他也没想到,自己头上的那片星空,有一天是用来照耀到别人头上的。

学数学,和教数学,是两件事。成功进入贵阳一中数学组,王磊是从一座山头翻到另一座山头,轨迹也有如曲线般跌宕,个中深浅,是非曲直,皆俯身尝了个遍。

教学生涯伊始,王磊尊崇数学的理性和“绝对真理”,这是一套公理化体系,等同于宇宙恒常的法则,打破或重构都有失尊重。但放在真正的教学中,老师面对的不是“公式”,而是一个个“人”,这让他不得不反思并调整自己授课的思维方式。

一个人的时间用在哪里,是看得到的。很多年后,王磊才能清晰地将他的教学归入一种“建构主义“——知识点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是本就存在于大脑中的,需要老师帮助学生建构这一知识点。但整个建构过程,不是一个机械的过程,而是必须去契合学生过去的知识习得经验。所以老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为不同的学生调整授课方式,这是一个需要不断交互、与革新的过程。

那段时间,他花更多时间去备课,和更多时间去了解学生,为了知道他们过去的习得经验。教书这件事的本质,是传授知识和经验,但又远不只是把知识搬运到课堂那么简单。作为教育的受众,学生能接收多少,跟个体在早期教育形成的知识体系有莫大关系。

王磊频繁地出现在晚自习室,针对知识盲点,采用“苏格拉底对话法”,也就是,一个提问接着一个提问,最终让学生自己找到自己的盲点,从中产生“知识”,王磊相信“知道自己哪里不知道”才会真正“知道”。这种方式被学生们叫做“过关”,每个人的错题,不会被当场解答,而是被问“这是出自哪一个知识点”,直到自己琢磨出来,才能”过关”。这种方式对老师来说,是更耗时的,但这种方法能让学生自己“产生知识”,这样拥有的知识更牢固。

他像只精力旺盛的章鱼,开始涉足更多数学以外的书籍。从哲学、心理学到语言学、社会学,尝试用更广阔闪耀的人类经验反哺课堂,认真倾听和摸底学生们的个体认知,调整数学课上的表达思路,使其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产生契合。

“不光要告诉学生如何解一道题,更要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共鸣,找到符合他们思维模式的那根连接线,知识才能被正确接纳,扩充为学生自己的认知。”正因如此,同样的教学内容在面向不同的学生时,王磊还会考虑根据学生特点选用不同的讲解方法。

但归根结底,最终高中数学,还是要走向“高考”那座桥。

“虽然我们希望,社会能给年轻人创造的可能性更多,但大学仍然是一张门票,名牌大学是一张vip门票,高考是一个目前最公平地、获得门票的办法。”

在后来的教师生涯中,他越来越能与学生及家长产生共情,理解他们中的部分人,抱着功利性目的学习数学。但他仍然很排斥,许多老师掏空口袋只会搞题海战术,而他更让学生重视数学中的基本概念。

除了培养学生扒开旁枝末节,发现知识点的内核,更注重提炼一套可供模仿复制的解题思路。他的学生在面对真枪实弹的考题时,常先人一步,识破出题人的意图。

做一个在“贵阳一中”工作14年的老师,自有他“不需要被证明”的骄傲,但正因为他是“贵阳一中”的老师,在面对过一届又一届那么多最优秀的学生之后,他才比谁都明白,自古华山只有一条路。

03什么是“教师”

我们找到一本多页的“数学学科”交流簿,是王磊曾教过的班级被留存下来的。那个“传说中的本子”,写着班上同学和王磊关于数学课堂的种种对话。你能看到的,不止是关于数学教学本身,还有那些当面不敢讲、当面讲不完的话。一时是王磊的严肃回复、一时是学生们歪到太平洋的楼。

学生们有好多好多话啊,讨论王磊讲课的声音够不够激昂,评论王磊的打扮是不是时髦,甚至给王磊的回复挑错别字。多数学生直呼他为“trirox”或“LG”(磊哥),还自作主张用括号解释为“LifeisGood”。,笔迹歪歪扭扭,满满当当,今天看就是一本充满古早气息的BBS活化石。

“现在回想很多年前,那些学生,虽然大多失去联系,甚至名字也记不太清,但他们写的同学录里提到最多,也最令我欣慰的,是接受并认可我讲题的思路和方法,数学成绩因此得到提高。对我来说,记住这些,远比记住他们后来混得怎样,在哪个单位重要得多。”

群体的悲欢相不相通未可知,至少合上这个本子,你能清楚觉知,“真诚,尊重,亲切,平等”,如果不被当口号刷在墙上,也是可以用行动,刻在一届届学生的真实记忆里的。

刘慈欣的小说《乡村教师》中,当外星文明得知,地球这颗行星上,生命体之间的知识并非靠记忆遗传时,他们非常惊讶,人类之间的知识传递,依靠的是一定数量,分布于各个角落的一种个体,这种个体叫“教师”。

从古埃及人发现1+1=2那天起,让人类具备了超越其他种族的高维能力,这颗数学的种子开始发芽,它成为人类文明的基石之一。

感谢数学家们的数学、感谢这个城市的“教师”,让理性与希望在时代中永存。

(完)

人物简介:

王磊

年生人

贵州大学数学系

年~年任贵阳一中数学学科教师

赛百师教育TRIROXEDUCATION创始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668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