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联合发布《新能源汽车蓝皮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指出,“十四五”时期汽车产业将迎来战略机遇期,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会加速,智能化技术更会带来汽车全产业链甚至包括市场终端服务的变革,为中国汽车产业在下一个5年甚至到年奠定更扎实的基础。中国汽车市场的产销量也会稳步增长,到年销量有望达到万辆的历史新高。
蓝皮书指出,面对汽车产业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智能化技术推动了汽车全产业链的变革,而中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化领域具备创新优势,也为中国汽车产业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战略机遇期。
第一,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正加速推进汽车产业走向高质量发展。新技术的跨界融合、以大数据为主要载体的“软件驱动汽车”正快速提升产品的迭代速度,汽车正逐步从交通工具转变为大型移动智能终端。这个转变将对汽车消费者,特别是“80后”“90后”群体消费主力军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这也将创造更多更大的市场需求。
第二,互联网普及应用将催生汽车营销新模式。科技金融已改变了一般消费品的流通方式,而汽车作为品牌消费的商品,依然沿用传统的销售方式。传统4S店渠道需要背负巨大的分散资产和人员成本,已让汽车行业不堪重负。在不久的将来,这一格局将出现连锁反应,汽车消费将进入智能信息交互的营销服务新模式。
第三,工业互联网推动工业制造水平的快速提升。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人工智能相结合,进一步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智能制造水平,为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在降本增效的基础上实现小批量多品种的柔性化生产。目前,中国头部车企的研发和制造技术与大型跨国汽车公司的差距逐步缩小。
第四,品牌服务和产品质量是汽车市场的基石。随着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消费将由增购为主逐渐转向换购为主,品牌服务创造的客户黏性将成为企业生存之本。庞大的市场空间加上过硬的产品实力,将助力中国汽车市场保持稳中向好发展。
第五,汽车用能源结构转型推动汽车产业变革。随着电动化的不断普及,汽车行业将结束对石油单一能源的依赖,更加适应向能源多元化战略的转变。使用清洁能源、可再生资源是汽车产业对人类社会的重要责任,这无疑是巨大的产业变革力量。
第六,不可忽视逆全球化与全球化的对峙。新冠肺炎疫情客观上加剧了逆全球化的风险,将深刻影响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结构平衡,不可避免地带来全球产业链的重构。这是伴随产业变革的潜在风险,企业难以回避,是挑战也是机遇。
第七,一系列政策出台引导汽车产业发展方向。中国在坚定实施更高水平开放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建立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坚定地集中国家力量创新,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难题。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