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全球汽车产业聚焦智能汽车科技创新与战略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十一部门共同印发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明确了哪些内容,对今后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有哪些影响?
《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以下简称《发展战略》,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全文)共分为发展态势、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及保障措施四部分,相关行业专家从不同角度对《发展战略》进行了解读。
一、《发展战略》提出哪些重点任务?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王长君:监管体系是智能汽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智能汽车监管体系是智能汽车发展的新要求。
发展智能汽车是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改善通行效率、促进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监管体系是智能汽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了构建科学规范的智能汽车产品监管体系,从加强车辆产品管理和车辆使用管理两个方面部署了我国智能汽车监管的重点任务,旨在推动智能汽车安全、健康发展。
1、《发展战略》明确了加强智能汽车产品管理的重点任务
◆完善智能汽车生产、准入、销售、检验、登记、召回等管理规定。优化智能汽车企业和产品准入条件,完善智能汽车整车、关键系统、核心功能与服务的强制性准入管理,构建适应汽车智能化、网联化不同等级的新型检验和登记办法,研究构建适应智能汽车缺陷新特点的召回制度。
◆研究制定智能汽车相关产品安全审核和管理办法。适应智能汽车协作生产、柔性生产等新型生产组织方式,完善智能汽车产品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和生产制造标准体系,构建包括软件代码和系统功能在内的智能汽车产品一致性监督及安全审核机制。
◆构建智能汽车功能安全、信息安全防控体系。明确智能汽车安全责任主体认定,完善智能汽车道路交通违法违规行为取证和处置、安全事故追溯和责任追究相关规定,建立权责统一的智能汽车事故责任认定相关法规,研发智能汽车交通违法取证、交通事故重建等配套技术和规范,制订智能汽车事故责任认定标准,为智能汽车参与下的道路交通安全和畅通护航。此外,《发展战略》还提出了明确车用无线通信设备型号核准和进网许可办理流程,完善车载通信产品入网许可及车用软件认证制度的任务要求。
◆完善智能汽车场地测试标准和管理办法。明确对智能汽车道路测试申请、审核、管理以及测试主体、测试驾驶人和测试车辆的要求。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制定相关实施细则,重点加强智能汽车公共道路测试的审核和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满足企业开展智能汽车公共道路测试的实际需求。推进运行安全和自动驾驶能力测试基地建设,构建科学高效的自动驾驶能力测试场景,打造智能化测试评价平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汽车测试评价环境。
2、《发展战略》明确了加强智能汽车使用管理的重点任务
◆颁布智能汽车标识管理办法。定义智能汽车有效标示,对车辆自身、车载通信与车辆所有人/使用人的归属权、使用权信息进行全面系统地登记,实现在各类智能汽车应用场景下的身份认证、实时跟踪和事件溯源,保证智能汽车在研发测试、上市销售、行驶使用等生命周期各环节皆可管可控。
◆建立公开透明的智能汽车监管和事故报告机制。强化智能汽车安全监管能力,针对涉及到的生产企业、驾驶人、基础设施、信息网络等众多利益相关方,完善多方联动、信息共享、实时精准的运行监管体系,以满足智能汽车安全运行的管理要求。
◆加强道路基础设施领域联网通信设备进网许可管理。加强智能化基础设施数据安全监管技术研究,完善基础设施设备进网许可相关管理办法,根据智能化基础设施的数据类型、数据内容和数据重要程度,分级开发数据安全监管措施,从数据存储安全、传输安全、应用安全等维度建立道路基础设施的数据安全监管体系。
◆制定智能汽车软硬件升级更新、售后服务、质量担保、金融保险等领域管理规定。未来自动驾驶系统、网络安全系统、高精度地图等软件系统会通过在线更新不断升级,提升智能汽车安全性、功能性。基于安全技术水平、功能先进性、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等指标的智能汽车保险体系也面临新挑战。通过创新智能汽车升级、服务和保险等管理体系,将积极推进智能汽车商业化应用。
总体看来,《发展战略》指明了我国智能汽车监管体系建设的方向,明确了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覆盖面广,指导性强。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和新业态,监管体系构建上要按照“科学规范、宽松包容、安全可控”的原则,鼓励大胆创新,特别是在智能汽车发展初期,尽量创造审慎监管、宽松包容的发展环境,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与保障安全的关系,促进产品应用和产业发展,同时把安全可控作为监管底线,规范智能汽车发展。
二、《发展战略》具有哪些特点?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李克强:明确了建设中国标准智能汽车和实现智能汽车强国的战略目标,勾勒出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中国智能汽车发展的宏伟蓝图。
区别于传统汽车产业,智能汽车具备明显的本地属性,其发展路径与本国的产业特色有关,并受到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基础设施、交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了建设中国标准智能汽车和实现智能汽车强国的战略目标,对我国智能汽车未来发展做出全面部署和系统谋划,呈现出五个特点。
◆突出中国优势,发展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依托我国在道路交通设施、无线移动通信、北斗导航定位、路网地理信息等方面建设优势,《发展战略》提出开展复杂系统体系架构基础前瞻技术研发,构建先进完备的智能汽车基础设施体系,从智能化路网设施、车用无线通信网络、高精度时空服务、车用基础地图、大数据云控平台等角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措施必将进一步突出我国智能汽车在车路云协同方面的技术优势与演进特色。面对汽车智能化发展趋势,我国也将建立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信息物理系统架构,协调以智能汽车为核心的各类复杂系统问题,真正实现“人–车–路–云”一体化发展。
◆突破共性技术,推动基础平台建设。《发展战略》将关键基础技术的突破放在首要位置,足以显示其重要性。当前,我国正在通过智能计算平台、新型智能终端、云控平台、高精度动态地图及定位、信息安全等基础平台开发,加速共性技术突破。上述基础平台不仅是智能汽车的关键“新型零部件”,也是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重要特征。智能汽车基础平台的技术突破和应用,可以为不同类型企业产品研发提供跨领域的共性交叉基础模块、中间组件和通用平台,形成我国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加速产业协同创新发展。
◆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创新发展平台。《发展战略》提出组建产业联合体和联盟,培育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等措施,通过探索组建新型市场主体,推动汽车制造、信息通信、互联网等领域骨干企业相互合作,形成跨产业协同机制,集中突破智能汽车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提升智能汽车基础试验条件和综合服务能力,支撑我国智能汽车行业发展。
◆重视示范应用,打造多层次示范体系。《发展战略》对智能汽车测试评价技术、特定场景应用、封闭区域出行服务、示范区建设与评价、车联网先导区建设等都做出明确的部署,形成了覆盖仿真测试、道路测试、特定场景示范到大规模城市级综合应用的多层次立体式示范体系,有效支持我国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未来,将以雄安新区和北京年冬奥会等重大工程建设为契机,开展智能汽车示范运行,呈现智能科技成果,打造“人–车–路–云”一体化系统,加快产业应用步伐。
◆迎接应用挑战,加速智能汽车市场化。《发展战略》从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标准体系、推动认可认证、加强产品管理、构建网络安全体系等角度做出明确规定,破除发展障碍,培育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同时也将从组织实施、扶持政策、人才保障、国际合作和发展环境上加强保障。这些措施的实施,表明了我国大力发展智能汽车的决心,也将有效打消人民群众对智能汽车的诸多疑虑,提升社会接受度,最终形成利于智能汽车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总体来看,《发展战略》勾勒出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中国智能汽车发展的宏伟蓝图,政策覆盖面广,对产业发展指导性强。当前,面对智能汽车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突破的强烈诉求,《发展战略》的出台正当其时,为我国智能汽车强国建设指明方向,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智能出行需求与美好生活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结合智能汽车的变革性、交融性和载体性特点,将“构建跨界融合的智能汽车产业生态体系”列为主要任务之一。
全新的产业生态体系是智能汽车创新发展的重要依托,具体可从五个方面来理解。
◆完全契合了汽车产业格局的变化趋势。在汽车产业的重构进程中,跨界成为常态、融合成为必然。唯有真正构建起各司其职、有效分工、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才能抓住本轮产业转型的战略机遇,实现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发展战略》提出“构建跨界融合的智能汽车产业生态体系”,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意义,不仅体现了对智能汽车发展规律的精准把握,更契合全球汽车产业竞争格局的演变态势。
◆有效识别了提升产业实力的关键要素。《发展战略》提出了从核心零部件、系统、平台,到智能汽车品牌的发展主线,指明了全面提升智能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点突破口。即通过车载高精度传感器、车规级芯片、智能操作系统、车载智能终端、智能计算平台等技术攻关与产品产业化,建设形成支撑智能汽车发展的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同时基于智能化系统的加快推广应用,培育以智能产品、服务及体验为区分度的智能汽车自主品牌。这既强调了智能汽车所涉及的智能化新硬件的重要作用,又体现了未来“软件定义汽车”的发展趋势。
◆清晰界定了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主体。《发展战略》提出必须培育新型市场主体,以整合优势资源、组建产业联合体和联盟为目标,全面鼓励整车、零部件、人工智能、互联网、信息通信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等各类不同企业,分别成为智能汽车产品提供商、关键系统集成供应商、自动驾驶方案领军者、汽车数据服务商、通信网络运营商以及智能交通系统方案供应商。这充分强调了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而且指出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的实施主体不是某一家或某一类企业,而是不同类型企业的集群,且不同企业应肩负起各自不同的使命。这就在国家层面上肯定了未来汽车产业范畴不断扩展的演进规律,描绘了跨界融合、协同创新的智能汽车产业生态构成,从而为参与智能汽车创新的各类企业指明了方向。
◆全面梳理了产业生态成长的发展形态。未来汽车产业不仅需要单车智能,更需要车路协同智能;不仅需要智能产品,更需要智能服务;不仅需要交通工具,更需要出行服务;不仅需要汽车本身的价值增容,更需要广泛应用汽车及相关大数据带来的全新价值扩展。正如《发展战略》所述,必须创新产业发展形态,积极培育道路智能设施、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和智能汽车基础地图、车联网、网络安全、智能出行等新业态;加强智能汽车复杂应用场景的大数据应用,重点在数据增值、出行服务、金融保险等领域,培育新商业模式;优先在封闭区域探索开展智能汽车出行服务,从而全面支撑智能汽车产业生态的不断创新发展。
◆明确提出了产业技术突破的协同策略。构建智能汽车产业生态体系的技术策略在于有效利用体制优势,强化军民资源融合共用。这一判断的前提源自对智能汽车战略价值的充分认知:新时期的汽车产业不仅关系到重大支柱产业安全,而且关系到国防安全、信息安全、交通安全和城市治理体系安全,其影响波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基于智能汽车的战略性、综合性和先进性,《发展战略》明确提出了军民协同发展的技术策略,要求在新技术转化应用方面,开展军民联合攻关,促进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以及车辆电子控制、高性能芯片、激光/毫米波雷达、微机电系统、惯性导航系统等技术在智能汽车领域的转化应用。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全面重构,中国建设汽车强国进入关键阶段,国外发展环境与国内产业态势同时发生深刻变化。《发展战略》的发布实施,必将有力推动中国智能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为促进智能汽车、智能交通、智慧城市与智慧能源的协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三、《发展战略》具有什么指导意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李骏:对当前和今后我国智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支撑我国汽车产业及相关产业跨界融合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从企业发展层面看,这是一份抓住新机遇的战略性文件;从产业发展层面看,这是一份构建新优势的指导性文件;从科技创新层面看,这是一份创造新供给的纲领性文件;从国家发展层面看,这为我们投身于建设智能汽车强国这项伟大事业勾勒出发展的新蓝图。
◆抓住新机遇。国家不失时机地发布《发展战略》,目的明确,就是要迎接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抓住汽车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的发展新机遇,使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新产业引领者。
◆构建新优势。《发展战略》通过顶层设计,赋能技术突破与创新,能够形成我国在“汽车+AI、汽车+IOT、汽车+5G、汽车+ICT、汽车+ITS、汽车+软件”等跨领域的重大技术发展优势,形成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产业体系,不仅为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新动能,也将为世界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贡献中国智慧。
◆创造新供给。《发展战略》指出,要构建协同开放的智能汽车技术创新体系。智能汽车产业将广泛融合先进感知传感器、决策执行电控系统、人工智能芯片、人机交互器件、路测感知设施、智能交通系统、5G-V2X信息通信、智慧城市智能共享出行系统、数据增值服务等新产业。智能汽车产业与交通系统、能源体系、城市布局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不仅将打破汽车传统的产业链、技术链和价值链,还将促进产业间深度交叉融合,形成全新的、十万亿级的、对未来产生深远影响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创造科技创新的新供给,实现汽车产业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自身独立发展向多元融合发展转变,从传统要素驱动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
◆建设智能汽车强国。《发展战略》旨在促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鼓励智能汽车高质高效发展,以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为途径,开创新模式,培育新业态,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也提出了加强组织实施、完善扶持政策、强化人才保障、深化国际合作、优化发展环境等五项保障措施,既有整体的战略考量,又有较强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考虑全面,可操作性强。
在当前产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汽车市场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发展战略》出台正当其时,它明确了安全、高效、绿色、文明的智能汽车强国目标,释放出支持加快智能汽车发展步伐的强烈信号,吹响了跨产业协同迈向智能汽车和智能社会的集结号,对当前和今后我国智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支撑我国汽车产业及相关产业跨界融合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为我国建设智能汽车强国打下了坚实基础,期待《发展战略》早日全面实施。
(本文内容整合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