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运用金融科技存在哪些短板

当前金融科技的迅速崛起改变了传统金融的市场格局,我国商业银行没有固步自封,加快了变革的脚步。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在运用金融科技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的赋能效应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在金融市场激烈的竞争中不占优势,影响了其盈利状况的提升。

一、商业银行在发展金融科技上存在的问题

1.商业银行发展金融科技战略定位不清晰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过分依赖以利息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这种粗放式的经营模式无法为商业银行朝着数字化发展提供足够的动力和技术。在这样的影响下,部分商业银行对发展金融科技的战略认识不到位,对于金融科技的规划缺乏明确的顶层设计,对最终目标的实践仅止步于“跑马圈地”的阶段。

此外,尽管有些商业银行已经设立了金融科技部门,但仅充当后台支持的角色,没有将其技术领先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商业银行能否利用金融科技转型升级,提高利润率仍然是个未知数。

2.同质化的低效竞争

长期以来,银行业务间的同质化现象一直是个普遍的问题。过于严重的同质化使得银行无法突出和发挥自身创新优势,甚至会导致金融市场秩序紊乱,不利于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导致银行营业利润的下降。传统的存款、贷款业务面临转型压力,银行间严重的同质化加剧了低效竞争。具体表现如下:随着人们理财理念意识逐渐加强,人们的闲散资金纷纷流入股票、债券等高收益率产品,分割商业银行一部分的存款来源。

面对这样的不利情形,商业银行不会坐以待毙,也在积极设计新型产品,丰富理财产品种类,提高它们的收益率。但各银行间的产品创新大同小异,反而提高了银行的资金成本。

3.衍生新型金融风险

在运用金融科技创新升级的过程中银行可能会面临技术安全和数据安全风险。例如,我们可以借助人脸识别技术在交易中直接使用刷脸支付,但存在反应迟钝、准确度低,防盗刷技术不够完善等问题。

数据安全风险问题也十分突出。运用大数据技术,银行可以全面分析客户特征,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拓宽获客渠道.但容易出现数据泄露问题,银行信誉度降低,维护成本大大提升。

此外金融科技的创新速度通常会快于监管政策的颁布,这就很容易导致新型产品和服务在设计和推广上存在缺陷,不利于银行开拓创新的长远发展。技术和数据安全问题增加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对银行监管产生更严峻的挑战,这些都会增加银行成本,不利于盈利水平的提升。

二、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

金融科技以其分布式技术、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带动了新兴的金融业态和服务模式的发展。例如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互联网理财等,使得非银行金融机构和科技公司凭借技术优势与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展开竞争,打破了商业银行对这些业务市场的垄断,使得资金需求双方绕开银行直接进行交易。

削弱了银行的信用中介职能,从而对商业银行产生负向的替代效应,降低了银行的盈利水平。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也为商业银行的新型业务、经营模式等方面创造了新的机遇。

通过科技赋能对商业银行产生技术溢出效应,倒逼商业银行积极寻求变革深化金融服务模式,使其对金融科技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趋势愈发明显。基于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在商业银行业务上的运用,降低营运成本,提高经营效率。

1.需求端客户选择偏好变化导致客户流失

银行行业正面临人口统计上的双重挑战。"千禧一代"崛起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消费群体,他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日益从线下转变到线上。我国千禧一代已经超过5亿人,这些年轻人将会是中国消费市场的中流砥柱,他们的消费意愿影响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一般来说,年轻客户更具备个体性,集体习惯相对较弱,他们更加偏向选择那些差异化定制,能够体现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更多的是借助外部机构提供的专业服务来彰显和满足多样化和个性化金融需求的设计方案。

目前商业银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大同小异,很难吸引到年轻消费者的注意力。他们更倾向于那些价格不菲的、能够精准满足其定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而较年长的客户属于银行业的中坚力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他们越来越能够适应数字化发展。借助金融科技研发出的新型金融产品和焕然一新的服务模式具有个性化和便捷性的优点,正逐渐改变着他们对金融需求的选择偏好。

2.供给端银行传统业务受到冲击

从供给端来看,商业银行提供的业务中金融科技嵌入性不深,仍存在门槛高、灵活性低、收益率低等弊端,而且商业银行在那些具有高额回报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上的研发投入程度不到。后来居上的竞争者们能够覆盖这些核心痛点,从而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形成冲击。

三、商业银行金融科技提升的方法

1.促进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创新

优化客户体验。传统商业银行只能提供比较标准化的服务,而且同行间的服务存在着同质化现象严重、创新度不够、灵活性不强等问题,无法满足客户与时俱进的需求,年轻一代客户的流失率急剧增加,对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地位和盈利状况造成严重冲击。

为了减缓资金和客户的流失,将互联网和科技相结合为商业银行创新产品和服务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运用大数据挖掘技术更精确地分析用户需求,为用户量身打造符合其要求的金融产品,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性,不易被模仿。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不断调整产品信息,应对客户随时变化的需求,促进决策效率优化,还可以促使银行创新理财产品、提供智能化服务,扩大了银行的经营范围。不管是从年龄层面还是收入层面都拓宽了客户群体,增加产品收入,有利于银行收益水平的提高。

2.降低商业银行运营成本

提升服务效率。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都比较传统,如冗长的业务审批流程,过多的人工窗口服务,这些都造成了银行的运营成本过高,阻碍营业利润的提升。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运用,商业银行搭上了金融科技的顺风车,升级现有的金融业务。既可以给消费者提供覆盖面更广、更加多样化、更加简便的金融服务,又可以大幅度降低经营成本。

银行运用大数据分析,深入挖掘客户信息中隐含的金融需求,具有精准性和高效性,降低了人工调查的误差性和人力交易成本。借助区块链点对点技术精简贷款审核流程,搭建智能化和便捷化的业务程序,减少客户办理业务的时间,提升服务效率,降低流转成本。

人工智能中的生物识别、图像识别技术对人工服务具有较强的替代性。

借助智能客服为消费者提供人机交互式的个性化服务,提高了人力资本的利用率,促使银行的运营成本在边际成本递减的趋势下显著降低。3.拓宽获客渠道

扩大业务规模。传统银行的获客渠道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线下网点办理客户服务,这种途径不仅人工成本高,而且获客能力有限,不容易挖掘潜在的零售人群。此外由于线下网点服务渠道单一,客户去办理业务时经常有大批人在排队,大大降低了客户的体验感。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各银行的线下网点进一步优化调整。积极探索由线下营业网点转向智能化服务的创新模式,在每个营业网点增加自助设备的数量,实体服务网点与虚拟平台服务相互融合的目标,吸引更多的客户去办理业务。

此外,我国银行也开始注重线上渠道的拓展,实施客户结构下沉的经营策略。通过推出手机APP、借贷平台等渠道,节省客户办理业务的成本,使得用户可以在任意时间、地点办理所需服务。

科技与网页、手机APP、社交软件的融合不仅有助于银行开辟新的获客途径,在朋友圈、互联网等流量较多的地方主动拓展客户,有利于银行设计出多元化的产品。受到年轻一代的欢迎,扩大业务规模,赢得良好的口碑,进而促进银行盈利能力的提升。

结语

对商业银行的金融科技转型及其盈利状况进行分析,发现我国部分银行在内部积极利用金融科技,加快变革脚步。与外部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创新出了一些产品和平台,释放新的盈利增长点。

此外,还分析商业银行在发展金融科技过程中的一些不足。存在着金融科技发展战略不明确,利用金融科技创新出的产品同质化现象过于严重以及急于提升金融科技在经营业务中的利用率而忽视了可能衍生的新型金融风险等问题,为商业银行如何更好地利用金融科技提升盈利状况提供依据。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629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