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金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策略

摘要:数字金融是数字技术变革和产业数字化转型下未来金融发展的新方向与新趋势,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和关键支撑力。本文分析了数字金融对产业转型升级不仅具有普惠降本的促进作用,还能通过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支撑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构建“产业+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数字金融生态体系,建立产业指数基金,发展新型综合财富管理平台,创新指数基金产品,提高资本市场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资本配置枢纽作用,实现数字金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完善数字金融监管体系,进而更好地支持产业转型升级。

引言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共识,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数字化转型本质在于降本增效、畅通循环,技术创新和数据资产化“双轮驱动”数字技术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而实现产业链智能化、数字化。双循环发展格局下,产业转型升级既需要加强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还需要发挥数字金融的输血功能,才能真正做到为企业降本增效,促进产业体系畅通循环。金融数字化转型深化了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融合,促使金融服务“脱虚向实”即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产业数字技术与产业数字金融是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虚实融合”的关键驱动力。

数字金融发展不仅要注重数字技术创新应用带来的新业态、新模式,更应发挥数字金融的服务功能,尤其是数字金融的普惠性,以金融资源自由流动为载体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更好地发挥数字金融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加速器”作用。本文将从数字技术赋能和数据驱动两方面,对于如何实现数字金融与产业转型深度融合,尤其是更好地发挥数据价值,为社会生产和消费实现降本增效、畅通循环,探讨数字金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路径与策略。

二、我国数字金融的发展现状

自年以来,数字金融已经在消费互联网金融领域蓬勃发展开发,数字支付、网络借贷、数字保险等新业态不断涌现,数字金融数量和规模不断攀升,数字化、普惠化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但在企业金融服务层面,数字化进程仍然相对缓慢;同时还存在数字金融垄断、数字资产化低等问题。

1.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经济发展为数字金融发展创造了新的应用场景。根据中国信通院统计,年我国数据经济规模增长到39.2万亿元,与年相比增长15.07倍,数字经济占GDP比重提升到38.6%;数字经济对服务业、工业、农业三次产业的渗透率分别达到40.7%、21%、8.9%,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速。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应用的广泛普及,催生了需求侧新业态的涌现、生产领域新数字生产模式的产生,助推产业数字化转型,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数字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既为数字金融发展创造了新的场景,也创造了新的需求。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进而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亟需提供与其相适应的数字金融服务,以更好地服务于产业数字化转型所需催生的新产业、新动能。

2.金融科技赋能金融数字化服务,数字金融服务生态体系逐步形成将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当前,金融数字化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走在了世界前列。“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显示,全球金融科技行业独角兽企业共56家,其中中国22家,且年中国新增9家上市金融科技公司。数字金融供给主体呈现多元化,金融科技全面赋能金融能力不断提升。数字金融的“科技+金融”属性更加明显,一方面传统商业银行通过设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增强其数字化服务能力,央行在北京、深圳、苏州等地发起成立多个金融科技子公司,引领行业发展;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公司更多强调其技术输出,为传统金融提供金融科技服务。数字金融的开放性、平台化拓展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渠道,增强了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的融合深度,能够更好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资金需求与配置。

3.数字监管促使数字金融回归金融服务本源,金融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助力更好地发挥数字资产的价值。从金融电子化、金融信息化、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到金融数字化,技术快速迭代催生金融新业态不断涌现,由于对新生事物的监管相对滞后,出现网络借贷、P2P融资等违规乱象。但是,随着金融监管思路的转变、金融数字化转型政策的引导,年以来数字金融行业整体回归合规经营,金融反垄断政策管制下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谋求转型,数字金融监管框架和体系逐渐清晰。在央行《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年)》指引下,数字金融由消费金融逐步向产业金融转换,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撑能力增强。同时,年4月,人民银行召开年科技工作电视会议提出高标准构建金融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新一代人民银行骨干网络、数据中心和“央行云”建设,提高金融信息基础设施管理水平。金融信息基础设施构建将搭建起数字金融与产业融合的新桥梁,尤其是未来征信中心建设,数字信用资产化、价值化将进一步完善数字金融持续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

三、数字金融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5G、云计算、大数据等深度应用与普及,传统金融正被数字化、智能化重塑。从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再到数字金融,金融数字化转型加快,金融科技全面赋能金融业务。数字金融已经成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最大的数字化应用场景之一,也是数字经济的新型基础设施,成为产业转型的重要驱动力和关键支撑力。

一是数字技术创新增强了数字金融普惠“降本”能力,更好地匹配产业转型升级的资金需求。数字金融是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深度融合形成的金融新业态,不仅拓展了金融服务的广度,还提高了金融服务的深度。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金融科技软件的开发,拓宽了直接融资渠道,数字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拓展,“长尾”中小微企业能够通过网络平台能够实现便捷融资,即数字金融直接降低了资金供需双方的搜寻、匹配成本,进而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能够更好地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资金需求。

二是金融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对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作用提升。数字技术正全面赋能金融服务,加速金融业务在场景中的渗透,产业数字金融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引导作用逐步提升。金融科技强化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依托于产业生态协同体系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品流,运用数字技术强化金融服务“高新绿”中小微企业的能力,实现资金直达实体经济。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下,数字金融模式创新将由消费金融向产业金融迁移,小微金融、供应链金融及“三农”金融等领域,将成为数字金融商业模式创新的主阵地。服务实体经济将成为数字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中“+金融”的数字金融模式将引导资金的合理配置,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三是数字金融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数据价值”效应将释放。信息不对称、信息壁垒是困扰传统金融的重要因素,难以掌控融资对象的信用、追踪与识别成本较高、风控流程长等造成中小微企业融资较为困难。“十四五”规划提出“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通过实施上云赋智用数,以“云”协同实现数据共享,打通金融机构与融资主体之间的信息壁垒,能够更好地完善数字金融服务。数据价值释放关键在于信用的资产化,尤其是对于企业而言如何将自身信用转换为数字资产,并将其价值最大化,是其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之一。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数字信用资产能够有效优化其资金配置,引导其支持“高新绿”企业,进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四是数字化为金融服务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政策制度保障和环境动力。早期互联网金融主要聚焦于消费金融,如阿里巴巴支付宝更多偏向于消费端,对于生产端融资支持相对较低。随着对金融数字化转型的认知,金融数字化转型更多偏向于供给侧,一些政策出台为数字金融支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制度红利。同时,金融监管尤其是对数字金融领域的网络融资、P2P借贷等平台的规范,数字金融有助于化解融资平台高垄断性带来的高成本,进而更好地保障数字金融普惠性的发挥。

四、数字金融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措施与对策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融合金融科技创新,赋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就是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金融环境,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这既符合金融市场发展规律,也是符合国家坚持精准支持、直达实体经济的要求,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数字化金融服务。发挥资本市场对于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的枢纽作用,提升金融科技水平。

一是建构数字金融市场基础,发挥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通过建设包括数字征信、数字人民币、数字交易所等数字金融信息设施“新基建”,以及金融资产登记托管系统、清算结算系统、交易设施、交易报告库、重要支付系统等典型金融设施及其运营机构数字化,搭建起数字金融与产业融合的信息共享环境。当前我国数字金融市场还处在演化发展过程中,数字金融与产业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今后我国金融市场需要由资金配置向资本配置转型,资本市场要在我国数字经济活动中起到枢纽作用,这要求资本市场发挥主导作用。我国正处于经济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时期,资本市场应当主导我国实体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资本市场应通过主导资本的形成来支持科创企业股本形成,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培育经济新动能,推动创新驱动;资本市场应主导数字经济动能的优胜劣汰,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优化经济结构,促进高精尖企业聚焦主业和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资本市场应当主导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和国内大循环的形成,我国商品市场已高度成熟,资本、土地、技术等要素的市场也已逐步发展和不断完善,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关键要素,其市场尚未发展起来,这不仅不利于国内大循环的形成,而且会阻碍数字经济本身的发展。数据要素在确权、定价、交易等各方面存在不同于其他生产要素的特性,要深入研究其特性,把握当前机遇,充分借力和依赖资本市场,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设立全国性数据交易所,发挥数据要素和其他生产要素的协同效应,促进形成国内大循环。

二是要构建数字金融生态体系,发挥“产业+科技+金融”协同作用。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要主动寻求开放发展新路径,与金融科技企业共建“开放式金融”,以金融科技创新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选择那些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主业相对集中于实体经济、技术先进、产品有市场、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企业重点支持,充分发挥数字金融的普惠性。通过金融科技创新完善证券、债券市场的融资机制,为产业转型升级创新更多的金融工具。尤其是要以建立数字资产交易所为契机,完善数字资产交易市场,提供数字资产交易、数字资产托管以及基于股权和债权的数字资产融资服务。构建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风险投资等多元化融资体系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金融服务网络和提高金融数字化服务能力,使资本市场成为连接产、学、研的枢纽和纽带,为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转化和“高精尖”企业孵化创造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支持。形成依赖于产业、科技与金融共生的数字金融发展生态体系,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提升产业升级和转型。

三是构建更加多元、开放的数字金融与产业转型融合的数字评价指数,发挥产业指数(组合)基金在资本市场中资本配置的引导枢纽作用。(1)构建数字金融与产业转型融合的数字评价指数。设立符合产业转型发展需求的多元指数(组合)基金,特别是要鼓励设立科技类指数基金,强化高精尖科技聚集资本的能力,逐步弱化并替代房地产成为新的资金蓄水池,提高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基于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创新基金产品种类,特别是要提高资本市场中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比重,引导资金向新产业、新业态指数基金转型,拓展高精尖企业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进而增强资本的资源配置枢纽作用,提高资本市场的指数化投资功能,引导资金流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主导经济动能的高质量转换。(2)建立新型综合财富管理平台,创新指数基金产品,强化资本市场的指数化投融资能力。借助于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以增值性投资服务为主的综合财富管理服务平台。借鉴美国先锋领航投资集团(TheVanguardGroup)先锋基金等财富管理经验,通过设立多元指数基金,提升其价值发现能力,通过价值发现来高效配置资本。另外,提供增值性的投资顾问服务,替代传统的交易佣金,降低指数基金的成本。借助指数基金的低成本优化增强指数基金的资金吸纳能力,促进社会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拓宽资本市场的融资渠道;同时,综合财富管理平台投资顾问服务能够降低居民投资的风险,指数基金投资将部分取代银行存款成为居民理财的重要方式,从而拓展资本市场的多元参与主体,并提升资本市场的财富创造的能力。(3)构建指数基金优胜劣汰的机制,加强创新指数基金产品和市场交易制度建设。完善指数化基金投融资机制和进入与退出机制,建立指数基金的良性循环机制,倒逼资金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流动,优化产业指数基金结构,引导资本要素由低端、低附加值产业向新型高附加值产业配置。此外,还应建立规范的指数基金监管机制,避免出现指数基金过热投资、抱团投资等带来的产业发展“假象”,强化产业指数基金能够“精准支持、直达实体”的引导作用。

数字金融已经成为金融发展的新趋势、新方向,也是一个国家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和关键支撑力。数字金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促使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畅通产业体系循环。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金融科技创新赋能金融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将进一步提升,“产业+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数字金融生态体系的建立,指数基金产品的创新,新型综合财富管理平台的建立,市场制度创新与监管加强,将大大深化资本市场在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枢纽作用。

(数据杂志文/芮跃华李琮)转载请注明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762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