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消费金融供给的角度来看,消费金融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消费金融机构为居民提供资金支持来满足居民的提前消费,减小居民当期消费压力。
正是由于消费金融的支持对象是消费品,因此消费金融的发展更不能离开消费品的经营实体企业。
目前来看,消费金融机构之间,特别是消费金融机构和消费品实体企业之间的合作还不够紧密,业务合作方式单一。
在消费金融的渗透和发挥长尾效应方面还具有很大的空间,也亟需创新合作模式。
构建消费场景,加强实体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密切合作才能使消费金融深入渗透进居民消费的方方面面。
同时也能够有效减少消费金融在实践中会遇到一些风险问题的发生。
01加强金融机构间相互合作
随着消费金融的发展,消费金融机构之间已经逐渐开展各类业务合作,如传统的金融机构和新兴的互联网银行等相互合作,传统的金融机构通常拥有优质的客户资源和行业内相对较低的资金成本。
而一些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平台在新兴技术的应用与研发方面则具有优势,相互合作可以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高获客能力,降低总成本,提高发挥长尾效应的能力。
目前,金融机构之间除了开展业务合作外,还以参股投资的方式开展合作,引入资本,增强消费金融机构的实力,拓宽融资渠道。
有利于扩展客群和获得更低成本优势,以提升在消费金融市场的竞争能力。
02发挥金融机构主动性,加强与实体行业相互合作
目前来看,消费金融机构和消费品实体企业合作的方式仍有待创新。
消费金融市场上,电商平台和支付类APP业务合作比较紧密。
但银行类传统金融机构和消费金融公司与消费品实体行业的业务合作模式相对单一,还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间。
如一些电商购物平台和一些消费类应用软件,如旅行类APP往往会在居民选择消费品的时候同步推出消费分期服务。
但由于是非金融行业,获取资金的成本往往比较高,这些资金成本也会转嫁到选择消费金融产品的居民身上,资金成本的提高会极大的限制居民对消费金融的需求。
在消费金融领域,传统的消费品实体企业往往处于比较被动的一方,金融机构应发挥构建消费场景的主动性,对消费金融发展潜力大的行业及时进行梳理。
创新合作模式,提供相应的消费金融服务,发挥金融机构的优势,帮助实体经营机构拓展销量,从供给的角度为居民提供实现消费升级的有利条件。
若消费金融业务,能够通过创新的合作方式进入到消费品实体消费场景之中引导消费,并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
更有利于培养居民良好的消费习惯,发挥消费金融的长尾效应。
以往消费金融的实践经验中,我们可以发现存在诸多由于消费场景缺失而引发的问题,如“套现”消费信贷资金转而投向房地产市场、股票市场等。
这些问题很多情况下是由于消费信贷业务审批及贷后管理不够严谨规范,消费场景缺失,消费品实体企业和消费金融业务相互脱离,并且监管不到位造成的。
这不仅会给市场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也会造成各种不同程度的社会问题。
因此,加强消费金融机构和消费品的经营实体企业合作,能够缩短消费金融进入消费环节的链条,建设具体的消费场景同时可以提高消费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能力。
因为,消费场景的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居民消费信贷使用的真实性,从而有效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