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盘点数字金融在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地

背景

年3-4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的研究人员曾赴4省5市10区县调研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发展情况,分别是四川省成都市、山东省临沂市、江西省赣州市和吉安市、浙江省宁波市。CAFI研究人员通过调研发现,各金融改革试验区在数字金融、金融基础设施、乡村振兴等方面各有特点。年的春天是年新冠疫情下提出社交隔离政策之后的一段时间,在全球范围内,数字金融都获得了较多的发展机会,也加快了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疫情期间银行机构线上业务的服务替代率平均水平高达96%。数字化并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银行商业文化的转变,运营模式的转变。从“数字金融”的角度,参与调研的研究人员将在5个试验区的发现整理归纳呈现如下:

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数字化实践

(一)创立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

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和河南省政府共同公布了《河南省兰考县普惠金融改革试验点整体方案》,在兰考县设立了国内首个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此后多个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陆续获批:年12月,国务院批准福建省宁德市、龙岩市和浙江省宁波市创建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年9月,为探索普惠金融助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有效路径,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委,分别向江西省人民政府、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江西省赣州市、吉安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和《山东省临沂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我国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又增添两省三地,至此,全国范围内经国务院批准的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扩至五省七地,形成了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格局,其中山东省临沂市为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其余为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

改革试验区因地制宜,改革方案各有侧重:兰考试验区建设紧紧围绕“普惠、扶贫、县域”三大主题,三年多来已初步形成了以数字普惠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为核心,以普惠授信体系、信用信息体系、金融服务体系、风险防控体系为基本内容的“一平台四体系”兰考模式;福建省宁德市和龙岩市,江西省赣州市和吉安市同属革命老区和贫困落后地区,试验区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普惠金融发展的保障体系和长效机制,推动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和振兴发展,为金融支持贫困地区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共同发展探索积累经验;浙江省宁波市地处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民营经济发达、小微企业众多,试验区建设侧重探索金融服务民营经济及小微企业发展的有效路径;这些区域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为全国普惠金融改革积累了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

中国人民银行在年12月29日表示,我国普惠金融改革试点已取得积极成效,通过加快数字普惠金融创新等试点手段,试点地区的融资服务可得性不断提升,普惠口径信贷投放总量稳步提升,根据每地的经济特点,试验方案的侧重点也各有不同,各地形成成熟经验后“以点带面”将在全国推广。

(二)五个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情况介绍

这几个改革试验区各有特点,成都作为全国首个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改革重点方向是以数字化手段提升普惠金融群体特别是农村地区用户的金融服务可得性、推动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以及健全配套政策措施。临沂市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在年9月份正式批复,年底成立“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中心”。虽然临沂试点时间较短,多项改革工作尚在推进过程中,但临沂改革基础较好,已经有多个有效的金融服务模式供其他地区借鉴。江西省赣州市与吉安市于年9月共同获批金融改革试验区,在增强金融服务可得性,拓宽融资渠道,创新数字平台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等方面的努力之外,当地还表示未来发展重点在于发展优势产业,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与农业保险,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培育更多合作社,并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宁波属于东部沿海发达城市,也是在目前获批的所有改革实验区中经济发展最好的地区,其改革做法与经验对于东部地区乃至全国都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三)数字金融在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的具体化实践

1.政府实践:成都农贷通平台

年成都市政府印发《建立“农贷通”平台促进现代农业与现代金融有机融合的试行意见》(成办函〔〕7号),该平台自年7月正式运行,由农业农村局牵头,由专门的平台运营管理公司——成都市政府主导的成都金控公司旗下的成都金控征信公司负责平台的维护和管理。

“农贷通”是成都市政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农村产权、农业政策、农村金融等各类资源,搭建起了集农业政策咨询、产权流转服务、融资供需对接、金融风险分担、信用信息共享等多功能于一体、线上线下结合的农村“政保银企”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其线上系统具备涉农政策发布、数据汇集、报表统计展示、融资对接入口、贷款在线审批等核心功能;线下系统按照农村金融、农村产权交易、农村电商“三站合一”模式,在全市乡镇科学规划个乡镇金融综合服务中心和个村级金融综合服务站,是推动成都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各项任务全面落实的重要基础性工程。

当前平台用户人,个金融产品,64个金融机构在此平台放贷款,其中互助社,农业贷款满足农村的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平台还整合了金融产品与服务信息,搭建了涉农融资支持项目库,建新型经营主体信用信息数据库,在试点期间很好地探索和解决了农村金融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建设的大数据平台,建立了信息规范的标准/指标,加强了数据的沉淀,提高了覆盖面。

截至年7月,平台累计注册用户户,银行金融机构数量户,发放产品数量个,入库新型经营主体近3万户;累计申请贷款笔、.88亿元,成功放款笔、.8亿元,放款成功率达70.56%,贷款时间节约1/3。满足了越来越多的农户的资金需求,降低了融资成本,提高了融资的便利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经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

2.银行实践:新网银行

四川新网银行是全国三家互联网银行之一,于年12月28日正式开业。新网银行注册资本30亿元,由新希望集团、小米、红旗连锁等股东发起设立,是银监会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七家民营银行,也是四川省首家民营银行。

新网银行坚持“移动互联、普惠补位”的差异化定位,以及“数字普惠、开放连接”的特色化经营,着力打造成为一家数字科技普惠银行,依托领先的金融科技能力、稳健的大数据风控技术和高效的互联网开放平台运营模式,服务小微群体、支持实体经济、践行普惠金融。新网银行秉持“用户导向、技术驱动”的理念,以及“单点突破、快速迭代”的打法,把金融科技和大数据风控视为自身的核心能力来建设和创新,运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为“二八定律”中那80%没有享受到完善金融服务的小微群体,提供更安全、更便捷和更高效的金融服务,用技术的力量做好普惠金融的补位者和探索者。

新网银行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完成了业务流程的彻底再造,具体来说包括3个方面:

一是业务办理入口在线化。新网银行以信贷业务为核心主业,业务均通过手机办理,客户即便在偏远地区银行网点覆盖不到的地方,也可办理业务。

二是业务审批流程智能化。目前,新网银行99.6%的线上贷款申请均由机器审批,只有0.4%的大额信贷和可疑交易需要人工干预。此举大大提升了信贷审批效率,目前单笔信贷审批时间平均仅需42秒,日批核贷款峰值超过33万单,大大提升了客户体验。

三是业务运营全流程数字化。此举使新网银行营业成本较传统金融机构大幅度降低,单笔信贷边际营业成本从上千元降至20元左右,未来有望随着规模效应累加进一步降低。这意味着,为更广泛的小微群体提供普惠金融的经济可行性与技术可行性大大提升。

截至年5月份,新网银行已经为全国超过万用户提供服务,累计放款超过亿元,人均借款金额元,笔均借款周期为83天。以“技术立行”为战略,新网银行目前已提交了81项专利申请,获得35项软件著作权。在全球具有影响力的知识产权媒体IPRdaily联合incoPat创新指数研究中心发布的“年全球银行发明专利排行榜(TOP名)”中,新网银行排名第15位;截至年年末,新网银行资产总额.61亿元,全年营收23.57亿元,累计实现净利润7.06亿元。拨备率3.97%,拨备覆盖率.51%。

3.企业实践:润地农业公司

四川润地农业有限公司创建于年,是四川省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秉承“深耕农业、服务农民”的理念,以粮食生产为本,以小农户为中心,集成数字技术,为农业数字化生产和经营提供全链条、一站式服务,赋能粮食生产、赋能农民发展,致力成为世界先进的现代农业产业服务运营商。公司以大田种植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为契机,聚焦粮食产业,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条完善、产业融合发展、生产要素的集约化配置建成了大邑智慧农业产业园。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传统农业粗放生产、不挣钱等问题,润地农业自主研发耕地识别、作物识别、灾害预警、产量预测和市场预测5大智能模型,并集成遥感、物联网、GIS等技术自主开发了润地“吉时雨”数字农业服务平台,家庭农场主通过手机享受数字地块管理、苗情管理、灾害管理、农资供应、作业服务、金融服务、产品销售七个功能模块服务,为平台用户节本增收-元/亩。

公司根据“平台+中心+小农户”的服务模式,累计投资超过1.07亿元,建设若干数字农业功能中心,承载平台运行、推广应用、终端对接的产业社会化服务等功能。现已建成润地数字农业中心、润地社会化服务联合中心、润地粮食分拣中心。其中润地数字农业中心运营总面积10平方米,设有数据运行、金融服务、新农人培训、产品检测、农创孵化、产品销售6个功能模块,已成为区域性的农业新技术、新模式、新农民、新农业、新农村创新发展的驱动中心、引领中心。

年,大邑县“吉时雨”数字平台服务农作物面积14.5万亩,带动项目区农业产业节本增效15%以上、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8%[6]。目前,吉时雨数字农业服务平台服务农户近两千户,服务农田面积共计20余万亩,年营业额3.5亿元以上。历经8年的探索和实践,润地“吉时雨”数字农业服务平台成为农民喜爱的、数字化种田的“金锄头”。

4.个体实践:农户访谈

CAFI研究团队对4个省,5个市,10个区县,6个乡镇,8个村庄中共个农户进行了面对面访谈,通过资料整理得出如下观察:

对彭州市的40户农户进行焦点访谈,主要针对普惠金融在过去若干年间的发展情况、对于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及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等问题。通过焦点访谈,发现农户仍存在未被满足的贷款需求,整体缺乏有效的金融教育,对于不同类型金融产品没有清晰的认知,尤其是商业保险。此外,精准性、便利性还不够完善,多位农户反馈贷款额度不高、贷款期限较短、低息贷款获取困难等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对大邑县的40余名村民进行了焦点小组讨论,就农户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使用情况、金融教育、消费者权益保护现状以及普惠金融改革以来的变化进行深入讨论和交流。初步发现本地农户的保险意识普遍较高,尤其是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均购买农业保险且年年购买。大部分人有涉农贷款的经历,没有逾期还款的情况,且大多数都会提前还款。同时,我们还发现大部分农户的金融知识水平较低,也缺乏理财的习惯,这说明下一步在金融教育上可以作为的空间还有很大。

在山东3县的调研中发现农户的金融素养普遍偏低,有待提高。在保险方面,被访农户几乎都在持续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且表示出极高的满意度,保险意识强,有不少农户还购买了商业保险。在贷款方面,依然不少农户/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反映存在“贷款难”的问题,尤其是对于贷款利率敏感的农户还存在“贷款贵”的问题。从事种植业的农户反映希望银行能够根据农作物生产周期长的特点延长农户贷款周期由原来的1年到至少3年。

调研组一队分别走访了南康区大坪乡上洛村、横市镇上坡村、龙回镇和龙华镇,并对80余名村民进行了焦点小组访谈。调研发现留村的村民年龄普遍偏大,且大都以自给自足式的农业生产为主,还有部分留村的中年人士则主要通过土地流转承包大规模土地进行种养殖,他们的金融素养和能力相对较强,收入也更客观,这种规模化的农业发展模式将会是未来非常值得探索的现代农业模式。

对象山县沙地村20余名农户进行了焦点小组访谈,调研发现当地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在于经营家庭式农家乐和发展大棚种植,去年疫情对农家乐的影响很大,直至现在农家乐的生意还只恢复到往年的三分之一,在农户抵御风险能力弱的表象下,其实暴露的是产业单一和农户金融素养低的本质问题。

综合4个省份的农户访谈结果来看,各地农户普遍存在金融知识水平和素养偏低的问题,整体缺乏有效的金融教育,对于不同类型金融产品没有清晰的认知,但具体来看,一些留村的从事大规模土地经营的中年人的金融素养和能力还相对较强;大多农户保险意识较强,都购买过农业保险,也有过涉农贷款的经历,但一些农户也反映贷款过程中也存在着“贷款难”、“贷款贵”及“贷款周期较短”的问题。从农户生计的角度来看,许多村庄的产业相对单一,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大多农户以农业生产为主,留村老年人居多,劳动力短缺问题突出。

THEEND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208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