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人民日报点评各家互联网公司布局“社区团购”业务时曾经提到: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未来的无限可能性,其实更令人心潮澎湃。
国内科技公司更重视技术转化为营收的速度。真正潜得下心,有充足的资本投入研发新技术,布局新业态的公司寥寥无几。而一直被定位为“金融股”的中国平安,却是一直被忽略地拥抱强研发,时刻保持危机感的金融科技企业。
年12月22日12时37分,万众期待的长征八号在海南文昌发射场首飞成功,本次运载的卫星当中包含由平安银行深度参与相关流程,国电高科研发的首颗金融界物联网卫星“平安1号”(天启星座08星)。
“平安1号”的发射是平安银行为推动全行转型迈入新高度,启动“星云物联计划”,组建“平安”星座联盟的重要一环。通过打造天地一体化的物联网解决方案,帮助企业与其资产连接,为企业提供有效和可视化的资产监控与控制服务,同时提供数字化经营基础设施,最终承载万亿级供应链及数字金融资产。对于赋能供应链金融服务创新,推动商业银行普惠业务发展,赋能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云端化升级,具有非常高的实践价值和推广意义。从金融主业,到飞天下海,平安可谓以身证明了科技创新的金融大海。
00:36(点击视频,见证升空一刻)
以往各大公司之间的壁垒通常为:品牌壁垒、规模壁垒、技术壁垒、特许经营权壁垒几种。
品牌壁垒:通常需要较长时间的沉淀,占领消费者的心智,看似容易构建,实则耗时较长,后入市场的竞争者极难超越。多为贵州茅台、片仔癀等消费品公司;
规模壁垒:主要通过扩大建设规模,减少单位成本,通过价格优势挤压竞争对手出局,从而缓慢提升行业市占率,并逐渐渗透品牌力;
技术壁垒:乡亲们最容易理解的技术壁垒就是半导体。跨国技术并购难度日益增加,芯片制造每一个制程突破都要3-5年的光景。在技术壁垒突破之前,国内企业只能够花高价采购海外的产品,甚至出现了华为遭遇技术“卡脖子”的事件;
特许经营权壁垒:此前多集中在电力、烟草等国家垄断企业,普通企业在《反垄断法》出台的背景下,实现行业垄断几乎不可能实现,在此就不过多赘述了。
近年来“生态”成为了越来越多公司着力构建的壁垒,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态壁垒?其实际效用如何?能不能为企业带来充足的竞争力呢?让大潘和乡亲们一起一探究竟。
一、几个比较著名的生态壁垒的案例
(一)阿里从电商到支付宝的优势迁移实是必然。
阿里是最初一批将销售搬到线上,并首创“狂欢节补贴”玩法的企业。在有了网购忠实用户的优势后,顺势推出支付宝这样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拓展到互联网金融领域。想用钱的时候可以购物,不想用钱的时候还能理财,甚至是通过支付覆盖更多的生活场景。
(二)自带流量皇冠的腾讯在泛娱乐领域独占鳌头。
在网游行业,除了在研发端支出之外,主要是在销售端,而“买量模式”就是销售端重要的一笔支出。像近期昆仑万维收购opera,除了丰富公司业务线之外,也是有意拓展海外的外延流量,增加优质流量入口,减少流量费用的支出。不同于其他企业每一款新游戏都要“买量”,$腾讯控股()$始终能够贡献长期而优质的流量,自然在泛娱乐领域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
(三)小米绝地逆袭靠的不是研发,而是生态。
众所周知,小米一向以性价比著称,轻研发是小米被吐槽没有竞争力的根本原因。年,在国内手机份额下降的背景下,公司股价一度跌到上市以来的最低点。但是小米在智能家居领域凭借AIOT平台接入设备的优势,率先在智能电视单品实现突破,时至今日,公司已经囊括了众多智能家居品牌。
生态优势就如同修炼绝世武功,率先冲破“任督二脉”,进而打通奇经八脉,成为一代宗师。近日大潘从长牛股——$中国平安(SH)$的身上,也发现了生态优势的潜力。
二、中国平安同样拥有传统四大壁垒
(一)品牌壁垒。
自年成立至今,中国平安通过优质的产品,细致的服务,俘获了亿万投保人,更有“买保险就是买平安”这样的金句流传,中国平安在保险业的品牌优势早已深入人心。
(二)规模壁垒。
中国平安前11个月共收入保费.27亿元,毫无疑问地蝉联了国内保险公司的首位。
(三)技术壁垒。
近日平安智慧城市、智慧医疗背后的发动机——平安科技研究院,在国际标准信息检索评测TRECDeepLearningTrack中,在段落检索的全部两项任务(再排序和全排序)中同时夺冠(平安科技研究院再排序任务领先第二名参赛者6.6个百分点、重排序任务领先第二名参赛者1.7个百分点的成绩,战胜了MicrosoftAIResearch(微软人工智能研究所)、NVIDIA(英伟达)、伦敦大学学院、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公司和研究机构),六次提交结果均包揽前五。
注:
医学词汇一直都是晦涩难懂,而人工智能助手识词达意的能力,直接影响到互联网平台医生单一患者的诊疗时间。目前平安通过AskBob助手已经可以搜索超过万英文文献、万中文文献,并可以通过中文对英文文献进行直接搜索,提升了平台医生的科研效率,并大大提升了医生在线诊疗的看诊时间(目前平安在线诊疗单客耗时约秒,未来或将压缩至半分钟以内)。
12月14日,国促会数字科技发展工作委员会与零壹财经联合发布的《-年全球AI专利排行榜TOP》中,平安集团凭借件专利位居国内第一,并仅次于三星和IBM,成为了全球第三。
截止9月30日,公司科技专利申请较年初增加项,累计达项。其中,金融科技专利申请数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位,数字医疗科技专利位居全球第二位。
平安科技业务年内获奖不断,正在成为国内科技领域举足轻重的一股力量。
(四)特许经营权优势。
对于金融科技企业来说,具备全金融牌照无异于“天使神装”,国内只有中信、光大、平安等少数金融集团能够有此实力。
三、中国平安的生态优势不仅仅是“以点带面”,而是巨石阵
国内的互联网巨头们虽然布局广泛,但也并非在全部领域都能一马当先。如腾讯、网易、字节跳动在游戏、社交、音乐、直播的泛娱乐领域占优;美团在生活服务领域占优;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占优。
但中国平安与前几者完全不同,平安保险是世界第一的保险公司,在年世界强评选中位列全球第21位,国内金融公司首位;
平安银行(SZ)是人工智能应用最广泛,开展大零售业务最积极,银行板块中少数股息率与成长性兼具的企业;汽车之家是运营时间最早,销售线索最多,车型覆盖最全的汽车销售平台;平安好医生是自有医生团队最大,打通商保、医保最深,在线诊疗占比最高的互联网诊疗平台;陆金所虽然体量不如蚂蚁金服,但B端优质客户占比更高,资产质量同样优质;金融壹账通的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渗透率最深。
从结果上来看,不论是在A股,还是港美股,中国平安以及旗下科技独角兽均是长牛走势。
正因为多数子公司都已经成为行业细分领域龙头,中国平安也有“独角兽孵化器”之称。
学数学的乡亲都知道,“两点之间有且仅有一条直线”,而不同维度的节点增加,相应连线的路径就会变多。相比于其他公司先通过单点突破的方式,带动其他业务的环环相扣的单一传导方式。平安在保险业务雄踞榜首的情况下,科技业务撒豆成兵,无论是科技业务互相赋能,或是反哺金融主业,传导效率都会大大提升。
四、生态使得中国平安“青出于蓝”
(一)从拼多多来看,流量给互联网企业带来了什么?
从诞生之初就被吐槽“低端”、“劣质”、“售后差”的拼多多,在资本市场却出乎意料的顺风顺水,除了“薅羊毛”操作带动了广大三、四线以下用户群之外,还有着社交裂变扩大流量的玩法。可见流量是互联网企业赖以生存的前提和扭亏的希望。
(二)平安多APP矩阵式布局。
不同于互联网企业旗下单一APP引流的方式,平安集团除了上述几大独角兽的APP还有“平安健康保险”、“平安好贷”、“平安普惠”、“平安好车主”、“平安好福利”、“平安壹钱包”等下载量高于千万的APP,全面地覆盖了几大主线业务,以及B端、C端等完整的客户端。
平安多款APP中都有“社交裂变”的玩法,流量获取途径多于拼多多,福利多样性也好于拼多多。
(三)交叉业务促进生态循环增长。
生态系统的形成,除了软件端用起来更方便之外,同时也是因为消费者在生态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实惠/体验感,从而获得心理满足。
1.平安好医生与平安保险。
在平安好医生平台购买“健康守护”保险的客户,只需要每年增加元的费用,就可以获得全年不限次数的线上问诊服务。
2.陆金所与平安银行。
在陆金所的信用业务中,排在首位的就是平安银行,拥有极速审批和无抵押等优点。另外还可以开展多数银行只针对工商业主的“宅抵贷”业务。
3.平安好车主与平安银行。
好车主与平安银行的联名信用卡,最高返现比例可达12%。
4.中国平安科技生态布局早于行业内竞争对手。
平安在年便提出了“生态圈”的战略,通过金融、汽车、医疗、智慧城市的多重生态,交叉赋能,促进公司成长。
我国的保险深度低于国际主要发达国家,但是考虑到国家制度的不同,在财产险上的天然差异,以寿险为主的传统发展模式将遭遇国内老龄化进程不断加深的挑战。一向居安思危的平安深知单主业经营的风险,在综合金融业务布局完成之际,就着手拓展与金融科技业务的生态融合。其主要竞争对手中国人寿,不但布局医保业务、健康管理的时间更晚,且主要通过的是与其他公司合作的方式,运营效率远不如平安。
年前三季度,平安新增客户万,同比增长2.5%,其中34.8%来自集团互联网用户。截至年9月30日,集团互联网用户近5.79亿,较年初增长12.3%;年活跃用户量3.15亿。
从三季报平安科技类业务的占比看,科技类公司对母公司净利润贡献率约占7%左右。
但从平安好医生、金融壹账通、陆金所财报分别来看,不论是活跃用户数,还是成交金额,甚至是客户质量和核心业务的发展趋势来看,均不断向好发展。占营运利润较前期没有出现明显的提升是因为科技公司们纷纷加大投入,选择了构建“深沟高垒”,谋求赛道“卡位”。
平安好医生为了打通在线诊疗闭环,医院建设,扩张自有医疗团队人员,短期亏损幅度将有所增加;
陆金所正处于渐进式推出P2P业务的风口期,却并没有对公司利润带来明显影响;
金融壹账通前三季度研发投入占比为营收的50%以上,如果降低研发费用,则公司将很容易实现盈利。
考虑到长远发展,平安没有选择短期内快速“美化”盈利指标,待几大公司发展到成熟期,无疑会为平安的增长引擎提供最强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