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5日,浙大城市学院数字金融研究院、浙江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浙江数字金融科技联合会联合发布了《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报告-浙江(杭州)篇》,报告深度聚焦中国金融科技发展高地之一杭州,展示其在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谋求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举措,以过往为积累,展望未来机遇。
本次报告的主题是“风靡云涌,守正迎新”。具体而言,“风靡云涌”指的是过去四年时间内全球金融科技发展如火如荼,格局变化万千,全球城市你追我赶各显神通;“守正迎新”表达的是在发展的滚滚浪潮中,以浙江、杭州为代表的众多金融科技高地一直秉持发展初心守正创新,也正在新环境下迎来新机遇,生生不息。
首发TOP50,
全球格局从8+32+N变为9+41+N
据悉,本次报告以浙大AIF司南研究室在年首发的“金融科技发展指数(简称FDI)”为基础,以城市为观察单元,从全球80余座城市中精选TOP50分析其金融科技产业、用户和生态发展状况,通过两大榜单尽览全球金融科技城市发展格局及变迁历程,并深度聚焦杭州,展示其在全球金融科技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根据FDI城市指数,第一梯队城市从去年的8座变为9座,由北京、旧金山(硅谷)、纽约、上海、深圳、伦敦、杭州、新加坡、芝加哥组成,其中,TOP3城市排名三年未变、TOP4城市连续两年未变,反映出头部城市的护城河正在逐步建立。第二梯队城市则从去年的32座变成了41座,由悉尼、东京、巴黎等城市组成。对比第一与第二梯队城市可见,第一梯队城市总指数得分全部在60分以上,平均分达75.5分,较第二梯队城市均值(45.5分)高出30分,是名副其实的金融科技领头羊。
全球金融科技发展也呈现竞争加剧、勇者追赶的局势,TOP50城市中有78%的城市排名相较去年发生了变化,而在第二梯队41城中该占比更是高达82.9%(第一梯队为55.6%)。其中,首尔、雅加达总排名进步最大(进步4名),主要由于其政策支持力度强劲、金融科技企业陆续上市,且金科使用者占比不断提升。
同时,根据FDI城市指数,从金融科技产业、金融科技体验、金融科技生态三大视角出发对全球金融科技TOP10城市进行分析,以代表性城市展现全球趋势。杭州先发优势明显,连续四年排名全球消费者体验第一。
数字浙江:
五大高地优势鲜明,数智金融未来可期
纵览全球金融科技发展,中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金融科技发展高地,并形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代表性地区。其中,位于长三角地区的浙江省以优秀的顶层设计和丰富的落地举措,成为金融科技发展的一面领先旗帜。
早在年1月,浙江就极具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提出“数字浙江”建设。同年,《数字浙江建设规划纲要(—年)》的出台奠定了数字浙江建设基础。作为全国最早一批提出重点发展数字经济的省份,年浙江省将数字经济列为“一号工程”,《浙江省数字化转型标准化建设方案(-年)》、《浙江省新兴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等重要文件相继提出,夯实了浙江全国数字经济先行省地位。年《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总体方案》发布,“打造数智金融先行省”的浙江一次次走在全国前列。
经过多年积累,浙江省积极推进以“一湾、一城、一省、多区”为建设格局的新兴金融中心,基本形成了金融科技技术研发、创新应用、标准形成、产业集聚以及监管创新“五大”优势鲜明的发展高地。在良好发展的基础上,浙江省进一步提出《浙江省金融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数智金融”愿景明确,未来可期。
“五大”高地实践领先,成果显著。在技术研发方面,浙江省形成了浙江大学、之江实验室、国家(杭州)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全球数字金融中心、浙江省金融研究院、中国金融研究院、蚂蚁集团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在创新应用方面,浙江省已完成全省33个金融科技应用试点项目并推广应用;在规范标准方面,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第一部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在产业集聚方面,浙江省依托G60科创走廊、钱塘江金融港湾、金融小镇、杭州国际金融科技中心、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等发展平台积极开展科技创新与数字转型;在监管创新方面,浙江省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项目累计达到9个,居全国第三。
同时,浙江省围绕金融科技新发展格局,致力于打造“数智金融”高质量发展强省。一方面,浙江省着力建设数智化区域金融运行体系,通过数智金融平台推动整体发展;另一方面,浙江省积极开展“”行动,通过加快打造全国一流新兴金融中心,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凤凰行动”两个升级版,积极打造国际金融科技创新、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民营和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三大高地,以及联动建设具有全国引领示范效应的科创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和开放金融四大特色带,全面提升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百姓普惠金融、金融产业高质量发展、金融风险防控处置等能力。
纵览三年杭州档案
稳中有进,持续提升,但也存在隐忧
杭州作为技术驱动型全球金融科技中心,以全球最佳的金融科技应用与体验闻名于世。可喜的是杭州从来没有止步不前,在守正创新的道路上稳步前行。纵览杭州过往三年数据,杭州的金融科技发展呈现稳中有进、持续提升的态势。
整体来看,杭州几乎所有指标上均有进步,表明其金融科技整体实力稳步增强。在金融科技产业方面,杭州实力不断提升,不仅上市企业数量在三年内由3家扩展至7家和纽约并列全球第4,近两年上市企业总市值也增长达69%,市值总额位居中国第2、全球第6,同时传统金融科技化程度持续深化。在金融科技体验方面,杭州连续四年排名全球第一,金融科技使用者占比持续提升至93.7%,成果喜人。在金融科技生态方面,杭州3年进步3名,监管能力短板加速补齐,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增强,数字基建发展稳步推进。
然而,将杭州与同为技术驱动型全球金融科技中心的旧金山与深圳横向对比时也需要看到,杭州虽然优势明显,但隐患犹存。
基于FDI城市指数数据,可以发现科技驱动型领军城市具备一些共同特色,如三大标杆城市的金融科技产业均领跑全球,旧金山、深圳、杭州分列金融科技产业全球3、6、7位。与此同时,三城科技产业均全球顶尖,全球科技企业TOP市值总额分列全球3至5位。相比之下,杭州在保持金融科技体验领先优势以及加大金融科技政策支持力度方面优势长存,作为全球移动支付第一城,杭州以数字贸易、跨境支付为切入点深化金融科技的研究与应用,支持力度与日俱增。然而,在传统金融、科研基础等方面杭州短板仍在,尤需补齐。一方面,杭州全球金融机构TOP市值总额逊于另外二城,传统金融竞争力稍显不足;另一方面,杭州科研实力距全球一流仍有差距,科研基础支撑力较弱。此外,杭州的金融科技企业质量仍有待提升,目前金融科技上市企业的平均市值不足旧金山5%。
尽管目前仍然存在短板,但杭州对打造国际一流金融科技中心的重视来时已久,度势补齐发展短板成为重中之重且成效渐显。
在传统金融方面,杭州以科技先行坚定转型之路。一方面,杭州积极投入研发,深化科技转型。年,杭州7家金融业上市机构中5家已设立金融科技相关子公司/部门,另有1家正在筹备中,且上市金融机构均大力投入研发、储备研发人员。另一方面,杭州所在的区域协同优势凸显,借力发展指日可待。虽然杭州传统金融实力相对较弱,但在区域联动视角下,长三角地区全球TOP金融机构市值体量与粤港澳地区相近,在整体繁荣的区域生态下,杭州有望借力区域内海量传统金融资源,与其他城市携手实现共建共创共享共荣。
在科研实力方面,杭州以人才先行坚定创新之路。一方面,杭州引人有方,政策平台各显其效。近年来,杭州积极实施名校、名院、名所“三名工程”为高端人才提供平台,同时先后出台“人才新政27条”、“人才若干意见22条”和《关于加快推进杭州人才国际化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提升人才服务。年,杭州28所本科院校共设有14个金融科技相关专业,在“地基”层面加强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另一方面,杭州八方聚才,吸引力、幸福感稳居全国第一。杭州不仅是中国唯一连续14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也是连续保持全国最高人才净流入率的城市。年杭州新引进35岁以下大学生21万人,年则增长逾一倍至43.6万人,连续10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在监管能力方面,杭州以试点先行坚定规范之路。一方面,杭州积极探索发力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自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在杭州设立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至今,杭州已公示两批共计9个项目开展创新试点工作。另一方面,杭州积极参与金融科技标准制定,仅年杭州高校/机构/企业参与起草并正式发布的金融科技相关国家、地方等相关标准就超过15项,《信息安全技术互联网信息服务安全通用要求》、《多方安全计算金融应用评估规范》等标准正在金融科技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此外,杭州极为重视金融领域科技伦理,年3月率先成立全国首个省级金融科技伦理委员会并首次正式发布《浙江金融科技伦理七倡议》,呼吁金融科技从业者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稳妥创新,并在发展中充分考虑公平包容、开放共赢、安全审慎、尊重伦理和社会责任,引起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
在此基础上,杭州坐拥重要发展契机,以待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在浙江十四五“数智金融”发展关键期、央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杭州“智慧亚运”等背景下,杭州定能一如既往秉持初心谋求发展,为建设国际金融科技中心书写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