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对供应链金融软件互联网数字化

开一个长篇主题讲讲供应链金融、产业互联网、科技,本期会讲一些概览,然后几期会对十个重点行业的供应链金融场景进行分析和设计,将来看时间,也可以探讨一些核心产品设计的系统要点和风险点。

供应链金融是什么?

简单来说,银行业务的核心是通过低价获取个人和企业的储蓄资金,并且放贷给急需资金的个人和企业,从而赚取储蓄和贷款之间的利差收益。同时做好风险控制,使得因为风险事件的损失和其他运营成本小于利差收益,这样银行就可以实现稳健盈利。

银行给企业放贷款的传统方式是找到一家企业,由银行的业务人员(客户经理)了解企业的融资需求、收集资料、交由银行的风险部门去审批。审批成功之后,银行即可放款给企业,等企业到期还款。在这个过程中,寻找优质的、具备融资需求的客户是一个难题。但如果不是单个单个地去寻找客户,而是通过顺藤摸瓜、一网打尽的方式去寻找客户,是否可以?

按照这种思路,大企业的上下游、一个产业的全链条、一个地区的产业聚集区,就成为了“批量获客”的手段。

除了批量获客这种从市场角度出发的好处之外,供应链金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好处,就是基于供应链本身的“信用传导性”。也就是说,通过供应链金融,可以让信用度非常低的客户能够获得更多的融资。例如,客户的资质只能贷款万,但通过供应链场景的传导,这个客户就可以贷款0万。

具体来说,供应链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1.应收账款(票据的逻辑与之类似)融资:某产业链中有一个某规模很大、市场地位很高、地区、行业的龙头企业(一般叫这种企业是核心企业)。但因为其地位很高,所以产业链上游的中小企业给核心企业供了货,它们却需要6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拿到钱。这时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例如保理公司)可以先给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等6个月之后,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再向核心企业要钱。在这个场景下,只要核心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资信情况是非常良好的,那么6个月之后就一定可以给钱。因此,上游中小企业即使没有太高的信用,也可以获得大额融资,正合适因为这笔融资看的不是中小企业的信用,而是看核心企业的信用。

这种业务的风险在哪里呢?

(1)风险1:核心企业选错了,核心企业到期资不抵债、付不出钱了

(2)风险2:贸易争议——核心企业与供应商的付款协议说的不清楚,到时候一方不愿意付款。因此做这业务的时候,一定要保证核心企业可以在到期时付钱。

2.另外一种是货押融资:客户可能本身资质一般,但其仓库里存有价值万的铝。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等金融机构也是可以给予融资:只需要客户把价值万的铝抵押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会愿意放款万给客户,期限为6个月。只要在这6个月中,这批铝的价值不降低到万以下,此业务就是安全的。6个月之后,客户还钱便可以把铝取回。但如果客户还不起钱,银行可以把铝卖掉变现。这个业务模式实际上和房屋抵押贷款类似,只不过房屋是不动产,铝或者其他商品是动产。动产容易移动,需要更高的保养和管理成本投入。

在整个仓储管理体系中,有一个文件或者凭证叫做仓单。持有这个仓单,就意味着拥有货物所有权——简单理解就是类似不动产里的房产证。因此货权的抵押,本质是通过仓单的质押来实现。另外,仓单还有标准仓单、非标仓单的区分,这里就不一一展开了。

货押业务的风险在哪里呢?

(1)货物的丢失:本来在仓库里面,忽然没有了。

(2)重复抵押:同样一批货物在不同银行和机构做了多次抵押。由于信息不通畅,本来只能融资0万的货物,却分别在5家银行融资了总共万。有一段时间,有些钢贸企业铤而走险,在很多融资机构重复抵押融资。到最后出了问题的时候,提供融资机构被“火烧连营”。

3.还有一种就是经销商融资:上面提到的规模很大、市场地位很高、地区和行业龙头企业(也就是核心企业)也有很多经销商。以手机行业为例,经销商需要进货,因此需要钱来买。但是他们没钱,也没有足够的信用可以从银行轻松贷款。如果银行或者金融机构冒险给经销商融资,经销商可能还不起钱。最可恶的是,有些经销商可能会把资金用于炒股、买房,根本没有用于日常经营。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经销商融资设计成这种模式:

1.经销商获得银行融资之后,银行马上将融资款项支付给核心企业,再由核心企业给经销商发货。

2.经销商把货卖了之后便可以给银行还融资款项。而且经销商卖货收钱的账户,就是银行控制的账户。这样一来,经销商就没法挪用资金了。因为在这整个过程中,经销商根本“摸”不到钱(当然,经销商是可以把卖货产生的利润装到自己的腰包里)。如此,经销商就盘活了资金,而银行也控制住了风险。

具体来说,经销商融资也有多种变种形式,一种是银行也会监管货品,防止经销商把很大价值的货品直接卖掉换钱。例如,在汽车供应链融资领域中,银行会把车钥匙和汽车合格证管起来。还有一种是根据数据融资,也就是根据经销商往年进货数量、销售额发放融资。而核心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会给经销商提供担保、或者货品调剂、差额补足等。

这个业务的风险在于:

这个业务是直接给下游中小企业融资。但是下游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很一般,银行必须根据过往的数据对经销商进行筛选,

并通过流程标准化和账户资金闭环去控制风险。一旦在对经销商的选择上出了问题,或者流程没有控住,也可能会出现风险。

以上三种一般被称为应收、存货、预付。但实际上,供应链金融也有其他形式:

4.其他供应链金融形式:①融资租赁:在很多对供应链金融的认知中,租赁是不被纳入供应链金融的概念中。但实际上,个人认为,租赁是供应链金融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租赁物是动产的一种。但它和商品存货不同,租赁物是实际参与生产、产出价值的动产。例如,机器设备的租赁融资可以认为是按揭付款买机器设备,或者把机器设备抵押后融资并分期还款(但机器设备的使用权依然在使用者手里)。②票据和其他:票据是一种受票据法约束和保护的、特殊的应收账款凭证。它是基于产业链场景的小贷,是基于B2B电商平台的各种服务(例如,极速到账)。此外,供应链的支付结算也是供应链金融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此,就不特别展开赘述了。

这些,其实基本上应该就是供应链金融的全部了。

说到底,供应链金融就是给大企业的上游、大企业的下游、持有生产原材料的主体、持有生产设备的主体去做融资,这基本上已经覆盖了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了。虽然供应链金融的市场很大,但是过去几年,真正取得最快速发展的,就是应收账款融资业务。

问题来了,为什么应收账款融资发展的最快?

二、应收账款融资的发展

因为应收账款的融资有几个很重要的特点:

1.只要核心企业明确自身的付款责任,应收账款融资就最为标准化和风险可控。在这种情况下,融资的风险等同于核心企业的风险。

2.对金融机构来说,做应收账款相对轻松,因为它们可以不用直接接触货物、设备等一些需要更多线下管控的动产。毕竟风里来雨里去,每天去看看货物在不在,这对于金融机构的人员来说可能是个苦差事。相反,在应收账款业务场景中,金融机构人员坐在办公室里就可以做业务了。

3.在应收账款融资中,应收账款可以电子化。供应商的应收账款,对于核心企业来说就是应付账款。核心企业的ERP和财务软件本来就有标准的应付账款数据,这些数据可以直接导出或者系统对接。

4.上游供应商的融资需求非常旺盛。

于是,一批企业出现了,它们在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领域搭建数字化的系统,用以连接供应商、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例如银行)。

这些公司的业务逻辑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做应收账款融资管理系统(简称ARM。AccountReceivablesManagement)。

1.首先,这个系统能够直接连接核心企业的ERP、财务或采购系统,从而应付账款的数据可以被批量接入到这个系统。应付账款的数据包含了供应商名称、欠款金额、期限、供应商联系方式。

2.然后,供应商接入到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供应商登录了之后,就可以看到自己有多少应收账款记录。供应商如果想提前获得资金,就选择相应的应收账款并申请融资。

3.最后,资金方(例如银行)也会接入到一个系统。它们可以看到哪些客户提交了哪些应收账款,并审批这些融资申请。这样,融资款项可以发放给供应商。

有了这个系统之后,供应商从以前融资无门、被歧视,到被金融机构主动服务。在这个场景中,供应商可能会收到短信通知:“您的应收账款可以融资,只需要到以下网址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50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