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称,日前批准了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筹)(以下简称“中信金控”)和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金控”)的金融控股公司设立许可。
这标志着,首批金融控股公司牌照正式落地。
01
两张金融控股公司牌照获批
近年来,我国一些大型金融机构开展跨业投资,形成了金融集团;还有部分非金融企业投资控股了多家多类金融机构,成为事实上的金融控股公司。
其中,一些实力较强、经营规范的机构通过这种模式优化了资源配置、降低了成本、丰富和完善了金融服务,有利于满足各类企业和消费者的需求,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但在实践中,也有少部分企业盲目向金融业扩张,隔离机制缺失,风险不断累积。
为规范金融控股公司发展和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实施金融控股公司准入管理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人民银行同步颁布《金融控股公司监督管理试行办法》(以下简称《金控办法》),自此,金融控股公司正式进入持牌监管时代。
去年6月4日,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中国中信有限公司和中国光大集团股份公司(以下简称“光大集团”)成为首批获受理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的行政许可申请机构。
此后,人民银行又在去年8月24日和今年1月30日,先后发布两批获受理申请机构,前者即北京金控,后者是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招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此次,5家获受理申请机构中,第一批的中信金控和第二批的北京金控得饮“头啖汤”,成为首批获得金融控股公司牌照的机构。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这标志着金融控股公司设立迈出实质性一步,金融控股公司迎来持牌经营新阶段。未来一段时间,将有更多的金融控股公司设立申请被受理和批准。
02
两家获批机构有何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获批的两家机构,在人民银行的公告中,表述有细微不同。
相比北京金控,中信金控多一个“(筹)”字样。
专家分析,这表明两家获批机构代表了不同的金控公司设立模式。
根据人民银行早前公布的申请机构主体,中信金控的申请主体是中国中信有限公司,为中信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可见,其设立的方式是在中信集团下设金融控股公司,统筹其金融业务板块。
根据《金控办法》,非金融企业集团的金融资产占其并表总资产85%以上的,可申请专门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由金融控股公司及其所控股机构共同构成金融控股集团。也可按照《金控办法》规定的设立金融控股公司的同等条件,由企业集团母公司直接申请成为金融控股公司,要求金融资产占集团并表总资产的比重应当持续达到或超过85%。
前一种形式在业内称为“小金控”模式,后一种形式则被称为“大金控”模式。
目前,北京金控的金融资产占比相对更高,旗下主要资产包括北京农商银行、中信建投证券、北京市融资担保投资集团、北京资产管理公司和朴道征信公司等等。其可以自身整体来新设金控公司,即采取了所谓的“大金控”模式。
不过,作为第二批获受理申请的机构,北京金控成为首批获得金融控股公司牌照的机构,颇令外界意外。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分析,首批获得牌照的两家机构,一家是全国性金控公司,另一家是区域性金控公司,各具代表性。同时,相较于首批获受理申请的光大集团,中信金控采取了“小金控”模式设立,而北京金控资产规模较小,两者的业务类型与结构相对简单,释放监管部门由简入繁、稳步推进审批工作、满足条件一家审批一家的信号。
03
首批牌照将起到良好示范作用
人民银行相关人士表示,实质控制多类金融机构的非金融企业依法设立金融控股公司并纳入监管,是补齐金融监管短板的重要举措。设立金融控股公司,有利于推动非金融企业有效隔离金融与实业,防范风险交叉传染,实现金融股权集中统一管理,促进规范可持续发展。
“相关企业设立金控公司,将倒逼其公司内部改革,加快完善公司治理,强化风险防火墙,实施监管穿透管理等,有助于提升企业经营稳健性,提高企业服务质量和效率,有效防范潜在金融风险,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17日晚间,中信集团和北京金控相继对外表态。
中信集团表示
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推动中信金控的稳健运营,构建规范高效的公司治理架构和机制,加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丰富和完善金融服务,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为我国深化金融改革和实现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中信力量。
北京金控表示
下一步将全面落实监管要求,进一步加强合规经营,优化内部管理,强化风险防控,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金融投资控股平台,建设科技驱动、面向未来的智慧金融服务体系,坚定不移服务百姓生活、服务首都发展、服务国家战略。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依法依规开展已受理企业的审批工作,稳妥有序推动其他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设金融控股公司。
记者于晗
实习编辑王梦萦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