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假冒金融类APP亟须形成合力

口碑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79454.html

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聂国春)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手机端成为许多用户办理金融业务的主要渠道,这也让网络金融诈骗有机可乘,假冒金融类APP诈骗由此大行其道。那么,遭遇假冒金融类APP诈骗,受害人和被仿冒的企业应该如何维权?监管部门又该如何打击此类违法行为?

个人维权索赔难

“微众银行有个贷款APP安逸优借,我正常贷款2万元,结果提示银行卡号错误,要我转1万元的解冻金。转钱后还是不可以提现,又让转3万元解冻。”消费者陈小姐近日在黑猫网络投诉平台投诉,要求微众银行退款。

记者在该投诉平台看到,被安逸优借APP骗钱的消费者不在少数。不过,微众银行6月7日回复消费者投诉称:“您所述产品非我行产品,也同步提醒您谨防网络欺诈风险。”

无法找被仿冒企业索赔,能否向提供假冒APP下载的应用商店进行索赔呢?《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查阅发现,年9月,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审理了首例诉“应用市场”提供假冒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案。

案件显示,肖某年7月在华为应用市场中下载了一款名为“黄金期货交易投资”的APP(该应用于年5月上架),当月通过该APP跳转到支付页面向案外人李某等5人转账共10.8万元,造成损失。年8月,广州期货公司发布声明称从未开发“黄金期货”应用,要求华为应用商店撤除该应用。随后,华为应用商店下架该APP。年9月,肖某起诉华为终端公司和广州期货公司进行索赔。一审法院驳回了肖某的诉求。

广州中院审理认为,肖某作为一名资深法律工作者,对于黄金期货交易的基本常识应有认知,对于委托案外自然人进行场外黄金期货的交易系违法应有认知;华为终端提供案涉假冒APP有过错,但其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已经尽到了通知和删除的义务。肖某通过假冒APP转账进行非法场外黄金期货交易是造成损失发生的直接原因,由此产生的损失应自行承担。

“第三方应用商店对上架的APP负有审查义务,若因为审查漏洞上架仿冒APP,这其中存在过错,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北京圣运律师事务所主任王有银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说,但在实践中,应用商店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若已经尽到了通知和删除的义务,要求其承担相应连带责任还是存在难度的。

金融机构深受其害

正因为应用商店存在被索赔的风险,各大应用商店均对金融类APP进行更严格地审查。对此,骗子们转而采用一些新的传播方式。

中国互联网应急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报告》指出,一些不法分子制作仿冒APP并通过分发平台生成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515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