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1600万打水漂非法期货投资为何屡

来源:期货日报

近期,非法和变相期货活动有所抬头。据期货日报记者观察,今年以来已有不少媒体接连对不同的非法期货骗局进行了报道。近日,湖北武汉一位袁先生再次因为误入非法期货的骗局,而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据相关媒体报道,连续4年一直在进行“期货交易”的袁先生到近期才后知后觉自己在这个非法的交易平台上竟然一共赔了万,更没想到的是,在这个骗局里,自己竟然是唯一的“主角”。

事情发生在4年前。因当时股市低迷,袁先生通过炒股QQ群认识了一名叫“盛夏”的网友,对方把他拉进了一个“期货投资QQ群”,并推荐他下载一个叫“博弈大师”的期货交易软件。在群友推荐下,袁先生开始做“期货交易”,却“事违人愿”,刚做没多久就开始赔钱,而每当他想“割肉”放弃的时候,投资群里的老师和群友就都劝他加大投入。4年的时间里,袁先生只是偶尔能赚到小钱,但大部分时间都在赔钱。

在不久前袁先生停止进行交易时,有证券公司的朋友提醒他,“博弈大师”APP没有市场准入资格,袁先生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后经民警调查发现,袁先生进行期货投资的资金,并没有按照证监会规定存入第三方存管机构,而是直接进入了私人账户。

据了解,袁先生参与的“博弈大师”平台是由一个位于上海浦东,打着财富联盟公司旗号的的诈骗团伙操控的虚假交易平台。主要操纵人严某可以任意修改后台数据,制造虚假交易。而在袁先生加入的这个投资交易群里,投资老师和其他投资群友全都是该诈骗集团的业务员扮演的,只有袁先生一个人是真实客户。目前,严某等51人全部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仍在作进一步审查。

从当前来看,尽管监管部门屡屡对非法期货活动施以重拳打击、处罚,中期协、期货公司也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宣传非法期货的害处,但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一些投资者依然热衷于追逐那些“天上掉的馅饼”,很容易地被高收益的幌子蒙蔽。一朝被骗,悔不当初!

非法期货活动是社会毒瘤,恶劣影响可见一斑

所谓非法期货活动,一是从事活动的机构、场所未经批准,即身份非法;二是即使机构身份是合法的,但从事的期货相关业务是未经批准的,即业务非法;三是从事的业务名义上不叫期货,但实质上具备期货属性即变相期货,也是非法;四是未经批准从事相关的其他业务,如投资咨询、资产管理业务等等。

当前,非法期货交易可以说同网络赌博、网络传销一般,已经成为屡禁不止的社会毒瘤,对合法的期货交易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在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和王亚南经济研究院教授韩乾看来,非法期货平台出现和泛滥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非法期货活动通常隐蔽性强,投入成本低,很容易死灰复燃,因此给查处和杜绝此类行为带来了实际操作上的困难;其次,这些违法活动手段比较狡猾,诱惑性强,经常以小利进行引诱,等投资者一步步完全上钩之后再进行收割;第三,非法平台的巨额利润与现有违法成本相比,足以使一些不法分子铤而走险。

同时,随着社会的进步,非法期货活动的诈骗手段也在不断更新,让一波接一波的投资者深陷其中。

韩乾表示,一般受骗的投资者都是容易轻信他人,法律法规意识薄弱,缺乏基本的金融素养,不愿意做投资前调查研究的人。此外,部分投资者则是怀有赌徒心理和贪婪心理,希望凭借运气能够一夜暴富,或者投资收益翻几番。

但大量案例也表明,投资者一旦陷入非法交易平台,一则很难发现自己已经身处“险境”,二则最后的结局往往都是人财两空。

“保本、保收益”的期货投资不存在

据了解,当前期货公司的规范和管理都非常严格,银行账户和期货账户都实行实名制,且不可混码交易。因此,如果投资者在交易过程中被要求打款入为私人账户,则基本可以认定是非法交易。

此外,期货市场不允许进行收益承诺,“保本、保收益”的期货投资根本不存在。在严格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要求下,期货公司也不允许将没有风险承受能力、没有相关专业知识的投资者引入市场。

“期货公司员工在引导客户进入大宗商品市场的过程中,肯定会对客户有一个长期的培育过程。”大有期货期权中心负责人沈湘源对记者表示,如果期货公司的业务人员要引导一个不熟悉期货市场的客户参与期货市场,都会进行较为完善的客户投教工作,在投教过程中一般会采取诸如投教会议、期货期权知识考试、适当性测评、客户回访等方式方法来进行客户投教及风险揭示等工作。

国投安信期货总经理戈峰介绍说,当前,期货公司还会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进行投资者教育活动,比如不定期召开各种培训活动向投资者介绍相关品种知识,通过网站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631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