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时代,互联网金融技术对农村金融发展

近些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也得到了发展壮大。互联网金融在服务农村市场、解决农村市场中金融供给不足的问题上有巨大的潜力。

更多的新型农村互联网金融产品走进农村地区的视野,有效地填补了传统金融机构弥补“三农”金融需求的空白。并解决了农村金融长期发展中积累的难题,在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解决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与服务成本高的难题

(一)弥补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的缺陷

互联网金融是以网络为载体依托大数据、云计算提供服务的金融模式。不受需求主体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做到随时随地为用户提供金融交易服务。提高了农村用户信贷的可得性,简化了中间业务流程,减少了对硬件设施的依赖。

金融交易变得更加便利化,也弥补了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缺陷。另外,互联网金融模式减少了传统金融机构在农村建立网点的资金与人员上的投入,为农村企业及居民便捷高效地获取金融服务创造了条件。

(二)降低农村金融服务成本

农村金融最主要的问题在于金融成本过高。首先,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高风险,如果金融机构根据农村人口分散程度设立过多网点,会导致建设资金、人员投入以及信息收集等成本过高,相反能获得的收益却很少,导致投入与回报不匹配。

其次,农村地区金融需求量大,但交易金额较低,导致单笔交易成本过高,金融机构所提供的服务成本相对较高。而互联网技术依靠强大的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有利于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成本过高的问题。

1、传统金融机构基础设施建设上的不足导致所能提供的金融服务范围存在着局限性。而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的有效结合提高了用户的支付效率及便利化程度,随时随地的在网络上提供金融需求,解决因距离问题而造成的支付成本过高的问题。

2、传统金融机构的信息采集难度较大,主要依靠人员挨家挨户收集,或者用户到金融网点填写录入,这种方法不仅人员投入成本大,同时也导致所收集的信息不全面。互联网的信息交互整合分析的技术,可以使用户自觉主动的在线上填写信息。遇到问题通过线下咨询农村本地培训的信息协管员等方式就能方便快捷地获取到金融服务申请者的相关信息,解决农村信息获取难带来的高成本问题。

3、互联网技术通过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高效快捷地将多笔金融服务融合成一笔。通过处理庞大的销售量进而降低成本,有利于解决农村金融需求者单笔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

二、解决农村金融供需矛盾问题

(一)增加农村用户金融需求的可选择性

1、农村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不断深入发展,开拓了农户的视野,一方面农户可以根据自身对风险的偏好选择稳健型收益更高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农户对于农村金融产品的多样化需求。

2、增加了较传统金融机构相比更高利率储蓄产品的选择。农户根据自身经济水平及对风险偏好的不同存在着不同的金融需求,如储蓄和贷款需求。大多数农户由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收入水平低、受教育程度低,因而传统储蓄模式成为这类人群的主要需求。

传统金融机构网点分散,且对于偏远地区距离较远,交通也不便利,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催生出像“余额宝”等有着比传统银行储蓄存款更高储蓄利率的金融产品。这类产品同活期储蓄作用相同,风险相对较低,只需农户实名注册账户、关联一张储蓄卡即可使用。降低了时间与距离的成本,极大地满足了农户对于高利率低风险储蓄产品的需求。

3、对农村金融产品多样化的需求旺盛。农机具的购买、房屋搭建翻新、婚丧嫁娶等大量资金需求,使得贷款需求仍属于农户的主要需求。然而传统金融机构对于抵押物的严格规定,导致农户从传统金融机构中获取贷款极其困难。

随着年国内首家涉农网贷平台翼龙贷的出现,使得农户对新兴互联网网贷机构需求更加强烈。而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不断发展,农村金融市场的需求开始不断产生多样化的需求,对于农业保险、债券等金融产品不断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发展开来。

(二)拓宽农村融资新路径

近年来,针对“三农”问题,国家持续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864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