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填报高考志愿时,应遵循哪些原则?今天小鹰君就为大家详细解说下,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专业选择应遵循哪些原则。
首先,应当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科特长选择一类适合自已发展的专业。注意,是一类专业,因为在大学学的是一个专业,而在社会工作中却是一种行业,专业与行业之间不是对应的。在同一种行业工作的人,不都是学同一专业的,学同一类别的相关专业都可以在同一行业就业。所以,我们应该根据就业的行业来确定一类专业。
例如:爱好与计算机相关的行业,今后准备在IT行业发展,那么,就应该选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等一类的专业。再如爱好与社会关系及金融行业有关,个人又有较好的数学基础,那么,你就应该选择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工程、金融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一类的专业。
另外,专业类的选择应该结合当前国家的政治形势、经济形势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等,考虑体现未来社会方向的专业类别。在志愿选择时,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至少是能接受的专业。
其次,专业选择必然是在专业与学校之间找平衡,在找准自己位置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分数和位次来选择相对满意的学校专业。既不可一味追求名校,也不能单注重专业。名校也不是所有的专业都出名,只是在某些专业甚至某个专业表现出优势。有些学校虽然名气不大,但是某个专业却在其行业或专业领域内是领先的,这就需要我们理性地来考虑学校之间的取舍。
其实,在专业选择问题上,只要不填报自己明确反感的专业,其余都不必过于纠结。人生是个马拉松,并非一次选择就完全决定的,且不说一定学什么就干什么,在当今社会形势下,很多人不会选择本科毕业就工作,基本是考虑读完研究生再考虑,那么就更不需要过于纠结本科专业了。可以在上研究生时再换专业。
很多学校与老师更喜欢复合型人次,喜欢跨专业报考的生源。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你真的想好了以后要做什么了吗?其实对于多数人,在这个年龄没有想清楚是正常的,甚至半年后就后悔也是正常的。
美国大学制度就是考虑到18岁时很多人还没有想清楚到底想学什么,因此,本科教育强调宽口径培养,按大类招生,进校后转专业非常便利。
对于任何一个志愿,在正式填报前一定要仔细阅读相关学校的招生简章,了解学校办学的历史及发展情况,务必弄清楚几个关键问题:包括专业的办学实力与办学历史,有哪些著名教授与办学成果;高考改革前的招生批次与招生规模;专业学费是多少,属于民办还是公办;专业对选考科目的要求是什么,有没有其他录取要求。
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如果是按大类招生的专业(类),必须搞清楚大类内包含哪些专业,大类分专业及转专业的政策如何。如果招生简章中没有明确说明,也一定要向学校招生办了解具体情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