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行业2023年度投资策略监管筑基

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报告出品方/作者:东方证券,张颖,王婉婷,周天恩)

一、金融科技行业回顾与展望

1.1、行情回顾

根据Wind统计,年前三季度,金融科技指数(.WI)跌幅为29.26%,弱于同期沪深指数22.69%的跌幅。在年前三季度的成分表现中,京北方、南天信息、证通电子、指南针、海联金汇等个股表现突出,涨幅分别为22.83%、21.82%、15.47%、11.09%和6.81%。

1.2、二十大报告对金融科技行业的影响

对于金融科技行业,二十大报告要求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在构筑国家安全体系方面,相关部门需强化经济、重大基础设施、金融、网络、数据、生物、资源、核、太空、海洋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国家安全体系。

金融科技行业的监管框架将继续夯实与完善:年10月29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互联网平台分类分级指南(征求意见稿)》《互联网平台落实主体责任指南(征求意见稿)》,金融科技综合类平台监管框架已现。根据二十大报告,相关部门将继续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金融科技行业的监管框架将继续夯实与完善。

1.3、未来展望

总体来看,金融科技行业保持增长态势,金融科技监管规则体系陆续完善。在金融IT、支付、财富管理与金融信息服务、信贷等领域,行业的发展逐步成熟。银行IT:下一代技术逐渐明朗;国产化替代催化下一轮投入周期;数字人民币等新应用带动下游多元化需求;证券IT:ToB端,资本市场深化改革持续推进,下游需求多元化发展;信创需求带动行业机会;ToC端,我国居民对投资品种的多样化配置需求和对金融信息行业的服务需求持续提升,金融信息服务领域需求多元化;支付:费率企稳回升,市场总量稳定增长。

二、银行IT

金融IT行业主要参与者包括云端服务供应商、本地硬件供应商、软件服务供应商以及金融科技服务公司。其中以银行IT、证券IT为代表的软件与服务商专注于垂直赛道的服务。由于银行业在金融市场中的重要性,银行IT也是金融IT重要的组成部分。银行IT系统可主要分为业务类、渠道类、管理类IT系统。1)业务类系统主要包括存贷款、支付结算、国际结算、银行卡、资金交易、票据贴现、资产处置、托管业务、贵金属、理财管理、现金管理、信用卡、衍生品、信贷管理、押品管理等。

2)渠道类系统可分为渠道层、渠道整合层与外联集成层:渠道层系统包括网点系统(高柜系统、低柜系统)、电子渠道系统(手机银行、网上银行、CDMP、电话银行、ATMP、POSP、电视银行、短信平台)、合作伙伴系统(客户ERP、外管报送、银联、农信银、第三方支付、SWIFT、征信平台、柜面通、特约商户、中间业务平台);渠道整合层主要包括柜面前置、渠道整合平台;外联集成层主要包括外部系统接入平台。

3)管理类系统可分为客户管理系统、决策支持与分析系统与数据集成层:客户管理系统包括客户信息管理(ECIF)、客户关系管理(ACRM、OCRM)、客户价值管理(客户信用评级系统、客户关系定价系统)与客户营销(对公营销、个人营销);决策支持与分析系统主要包括风险管理(内部评级、风险预警、风险加权计算、反欺诈、反洗钱与操作风险)、合规监管(监管报送、对外披露、审计报表)、资产负债(资债综合管理、头寸管理、FTP)与财务绩效(管理会计、绩效考评、预算管理、全成本管理、财务管理);数据集成层主要包括数据仓库、ODS、数据集市、大数据平台与统一报表平台。

2.1、以分布式核心为代表的下一代技术逐渐明朗

银行核心系统在银行IT中极为重要。核心系统支撑银行最基本的存贷款业务,同时作为其他衍生业务的基础。银行核心系统兼具交易处理系统与会计处理系统的功能。核心系统为银行贡献大量营收:核心系统支撑银行的存款业务、贷款业务、银行卡业务以及资金清算业务模块。现有银行核心业务架构方式痛点及银行核心业务系统诉求:传统架构难以突破海量交易数据带来的技术瓶颈;银行专有业务专业化程度提升,金融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对核心业务系统的支撑能力与应变速度提出极高挑战;银行业务跨地区扩展对系统容灾、连续性要求提出新挑战。比如中国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诉求主要是:以客户为中心,实现业务精细化、弹性化。通过快速识别客户、生成用户画像,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此外银行对核心系统的要求还包括灵活定制的产品体系、差异化定价能力。

银行业务发展呈现如下趋势:银行需要确保传统金融业务稳健有序发展,同时银行也需要高效开展各种创新业务研发探索。二者两部分业务对于IT系统的需求不同,即产生了稳态IT与敏态IT的区别。银行IT系统的诉求将促进稳态业务和敏态业务的混合发展模式的形成。而分布式架构可成为针对银行核心系统诉求的解决方案。分布式架构最大的两个优势是成本低与灵活性强。分布式架构降低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的硬件成本,并可根据业务需要横向扩展,提高银行业务的可连续性。

2.2、国产化替代加速

中国商业银行IT系统发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IBM将SAFE系统引入中国银行业,此后IBM在银行IT系统大型机领域占据主要地位。中国本土供应商出现节点较晚,现阶段银行IT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均有国外厂商主导:大型机由IBM主导,数据库由Oracle主导,存储由DELLEMC(易安信)主导,银行IT系统国产化率极低。中国本土供应商包括文思海辉、宇信科技、神州信息、长亮科技、科蓝软件等,中国供应商正寻求国产替代机会。

金融信创试点逐步推进:金融信创,即金融行业信息技术应用,包含金融IT基础设施、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等在内的信息技术和产品,都实现自主创新、安全可控,是金融机构践行“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必经之路。为了支持国内自主研发产品和技术落地应用,我国在年启动党政信创一期试点。同年,银保监39号文的出台表明了银行业需要实现安全可控、自主创新的决心。随着党政信创试点成功并过渡至规模化推广期,金融信创也在-年开启三期试点。试点范围由大型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向中小型金融机构渗透。

在金融机构信息化投入方面,相关机构陆续出台了《关于应用安全可控信息技术加强银行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年)》、《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年)》、《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等政策。而金融机构在信创投入中对于基础硬件和基础软件的采购需求量较大。展望未来,金融信创由于自身技术投入的壁垒,目前已落地金融信创项目的公司预计将持续受益于行业国产化替代趋势。

2.3、数字人民币拉动边际需求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的推进,相关应用产品和场景日益丰富,用户即使没有银行账户,也可以利用手机号等唯一身份标识开通数字钱包并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满足了多样化的支付需求。截至年8月31日,15个省(市)的试点地区累计交易笔数3.6亿笔、金额.4亿元,支持数字人民币的商户门店数量超过万个。未来数字人民币的使用场景将进一步深化,为实体经济和群众生活提供更便捷安全的服务。

年3月31日,数字人民币试点从原来的“10+1”试点地区拓展到15个省市的23个地区,深圳市、苏州市、雄安新区、成都市4个地方取消了白名单限制。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年7月13日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下一步央行将稳妥有序扩大数字人民币试点范围,加强场景建设和应用创新,开展重大问题研究,深化国际交流合作。随着数字人民币底层设施搭建日益成熟,应用场景逐渐深入,配套设备与服务将逐步落地。自数字人民币试点以来,应用场景不断渗透,覆盖了生活缴费、餐饮服务、交通出行、购物消费、政务服务等多个领域。北京、海南、广州等多个数字人民币试点提出全域推广数字人民币的发展方向。

三、证券IT

证券IT是指为证券公司、资产管理机构等提供IT系统搭建、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服务等相关的业务。我国证券IT行业经历了以无纸化交易为重点的电子化阶段、从集中交易到互联网应用阶段,目前正处于向数字化转型阶段。第一阶段是交易电子化阶段(年之前),在证券和期货市场建立初期,引入IT技术替代人工交易模式,实现交易结算等核心业务信息化。第二阶段是集中交易和互联网应用阶段(-年),证券公司和期货公司围绕集中交易系统(区域集中和大集中)和网上交易大规模系统进行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交易过程自动化。第三阶段是数字化转型阶段(年至今),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广泛渗透到各个领域,证券行业积极推动现代科技在其中的全面应用。

在当前节点,证券行业面向B端与C端的IT投入的重要性均不断攀升:ToB:随着资本市场持续深化改革、北交所顺利开市并平稳运行、深交所主板中小板顺利合并、科创板增量改革等举措,B端IT市场规模不断增加;ToC:互联网时代催化C端金融信息服务市场,且随着证券行业多层次发展,居民资产配置结构改变,金融信息服务需求不断提升。

3.1、资本市场深化改革,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公司所处中国资本市场近年来按照既定轨道有序发展。年,资本市场持续深化改革,北交所顺利开市并平稳运行,深交所主板中小板顺利合并,科创板增量改革,京沪深交易所形成互联互通、错位发展的格局,助推证券业健康发展。年,我国证券市场整体保持稳健运行。截至年12月31日,A股市场总成交.21万亿元,日均成交1.06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年,受益于注册制改革的深入推进,A股IPO常态化运行,上市公司队伍不断扩容。年A股有只新股上市,同比增长19.9%;募资总额超亿元,同比增长近13%,IPO数量和募资规模均实现连续三年正增长。

3.2、居民资产配置结构改变,金融信息服务需求提升

个人持有的可投资资产总规模持续增长。根据招商银行与贝恩咨询联合发布的《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年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为39万亿元人民币,年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增长至万亿元人民币,且预计年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万亿元人民币。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居民的整体收入水平、资产结构及财富增值方式也相应得到提升和改变。国家对资本市场持续不断的改革措施成效显现,居民资产配置也逐渐迎来拐点,我国居民对投资品种的多样化配置需求和对金融信息行业的服务需求持续提升。在中国个人持有可投资资产各类中,资本市场产品-年的CAGR为27%,领先于其他各类产品。

可投资资产规模扩增,证券投资者数量破2亿户。年我国证券投资者数量达到1.97亿户,同比增长10.67%,市场活力不断增强,根据中证登数据显示,截至年2月25日,投资者数量已经达到2亿户,自年初首超1亿户后,于6年内实现翻番,个人投资者金融资讯与数据服务需求旺盛。

3.3、金融信息服务呈现多元化,数字技术为投资者实现差异化需求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创新,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应用也在日益成熟。数字技术改变了社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金融信息数据服务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根据公司公告披露,机构及个人投资者的交易习惯逐渐由PC端向移动APP端转移,各类金融信息数据服务商紧密结合用户需求,适时推出差异化的产品及服务,形成当前国内金融信息服务行业多元化的业务形态。同时,个人投资者对于行情、资讯、交易、社交等需求的提升,也推动了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快速发展。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年12月,我国互联网理财用户规模达1.94亿人,较年末增长14.12%,呈现高速增长趋势,互联网理财使用率为18.80%,存在巨大提升空间。持续增长且基数庞大的证券投资者、互联网理财用户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数字技术促进金融信息服务商推出更多满足投资者需求的产品。在市场深化改革,用户数量提升的背景下,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融合创新,金融信息服务产品不断丰富,金融信息服务行业总体的规模逐年提升。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预测,年金融信息服务规模预计约为亿元(市场主要包括金融数据终端服务、证券行情交易系统服务、网络财经信息服务等)。

四、支付

第三方支付是电子支付的主要形式,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独立机构,通过与银联或网联对接而促成交易双方进行交易的网络支付模式。在第三方支付模式中,买方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支付给第三方),并由第三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账、要求发货;买方收到货物,检验货物,并且进行确认后,再通知第三方付款;第三方再将款项转至卖家账户。

第三方支付在金融科技发展历程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以中国金融科技发展历程为例,中国金融科技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金融电子化(-)、金融信息化(-)、互联网金融(-)与金融科技(至今)等4个阶段,从金融信息化时代开始,第三方支付的地位开始凸显,在这一时期央行上线第二代支付系统,同时面向非金融机构发放了支付牌照,催化第三方支付生态的繁衍,手机支付形式开始发展,第三方支付也开始进入基金等传统金融领域。在互联网金融阶段,央行发放了首批27张支付牌照,为金融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方支付的主体为账户方、清算方以及收单方。其中,账户方基本为支付宝、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765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