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上最贵的大桥,港珠澳大桥厉害之处在

皮肤白癜风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http://m.39.net/pf/a_6329464.html

英媒《卫报》称之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港珠澳大桥,是在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广东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广东省珠江口伶仃洋海域内。吉尼斯世界纪录数据显示,它是世界上最长跨海大桥:总长度是48.3千米(30.01英里)(非大桥工程实际长度)。

港珠澳大桥获得的荣誉

A、年,港珠澳大桥工程先后获《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评选的年度全球最佳桥隧项目奖

B、国际隧道协会“年度重大工程奖”

C、英国土木工程师学会(ICE)期刊《NEWCIVILENGINEER》评选的“年度隧道工程奖(10亿美元以上)”。

D、年12月10日,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工程荣获“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

E、年8月,港珠澳大桥荣获“年国际桥梁大会(IBC)超级工程奖”。

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里程最长、沉管隧道最长、寿命最长、钢结构最大、施工难度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科学专利和投资金额最多的跨海大桥;大桥工程的技术及设备规模创造了多项世界记录。

港珠澳大桥于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于年7月7日实现主体工程全线贯通;于年10月24日上午9时开通运营。

港珠澳大桥东起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横跨南海伶仃洋水域接珠海和澳门人工岛,止于珠海洪湾立交;港珠澳大桥桥隧全长55千米,其中主桥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千米/小时;工程项目总投资额亿元。

港珠澳大桥因其超大的建筑规模、空前的施工难度和顶尖的建造技术而闻名世界。

人民网评论说: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极大缩短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间的时空距离;作为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该桥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被英媒《卫报》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不仅代表了中国桥梁先进水平,更是中国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建设港珠澳大桥是中国中央政府支持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地区城市快速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密切合作的重大成果。

为什么要建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的前身是原规划中的伶仃洋大桥,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首次实现了珠海、澳门与香港的陆路连接,极大地缩短了三地间的距离。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从3个小时缩短至约45分钟,这将会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保持港澳的长期繁荣稳定。

其次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香港与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的交通联系因伶仃洋的阻隔而受到限制;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认为有必要尽快建设连接港珠澳三地的跨海通道,以发挥港澳优势,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特别是在“一国两制”框架下,三地成功创立的完整的大桥工程决策体系,对未来大湾区整体基础设施建设是极为宝贵的财富。

为什么要建海底隧道、而不是一桥通到底?

因为港珠澳大桥的路线经过了伶仃洋海域中最繁忙的主航道,目前达到了10万吨级通航等级,而远期还要通航30万吨油轮。假如建造大桥方式,必然是采取跨径很大,净空很高、桥塔耸立的悬索桥梁模式,由于这个位置临近香港国际机场,航空领域的建筑物高度限定,使得这个区域无法实现大跨径、高塔结构物,因此,只能通过隧道的方式越过繁忙的主航道。

港珠澳大桥各项设计参数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千米,其中包含22.9千米的桥梁工程和6.7千米的海底隧道,隧道由东、西两个人工岛连接;桥墩座,桥塔7座;桥梁宽度33.1米,沉管隧道长度米、宽度28.5米、净高5.1米;桥面最大纵坡3%,桥面横坡2.5%内、隧道路面横坡1.5%内;

桥面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千米/小时,全线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桥面总铺装面积70万平方米;通航桥隧满足近期10万吨、远期30万吨油轮通行;大桥设计使用寿命年,可抵御8级地震、16级台风、30万吨撞击以及珠江口年一遇的洪潮。

港珠澳大桥获得的专利

港珠澳大桥实施了多项课题研究,发表论文超过篇(科技论文篇)、出版专著18部、编制标准和指南30项、软件著作权11项;创新项目超过0个、创建工法40多项,形成63份技术标准、创造多项专利(中国国内专利授权53项);

先后攻克了人工岛快速成岛、深埋沉管结构设计、隧道复合基础等十余项世界级技术难题,带动20个基地和生产线的建设,形成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建立了中国跨海通道建设工业化技术体系。

港珠澳大桥工程主要奖项专利

《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基床回淤监测及预警预报系统研发与应用研究》获中国航海科技进步一等奖。

《外海深插钢圆筒快速筑岛技术》获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港珠澳大桥装配化桥梁建设成套技术》获中国交建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混凝土预制构件用养护棚》、《一种泵送混凝土的降温装置》、《一种控温型输料系统》、《混凝土凝结状态的实测系统》项目获中国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热轧板带钢新一代控轧控冷技术及应用》项目获中国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港珠澳大桥——创下多个“世界之最”

港珠澳大桥横跨伶仃洋,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桥创下了多个世界之最:它是全球第一例集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大桥,建设难度极高,被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在国外最顶尖桥梁专家眼里,它被认为是“全球最具挑战的跨海项目”。

人工岛——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

港珠澳大桥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工程是:桥—岛—隧集群的主体工程。承建方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提出深插式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用个巨型钢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到海底,然后在中间填土形成人工岛。每个圆钢筒的直径22.5米,差不多和篮球场一样大,高度55米,相当于18层楼的高度,重量高达吨,相当于一架A“空中客车”。

沉管隧道——最长+埋深最深+滴水不漏

港珠澳大桥主体采用“桥—岛—隧”方案建设,岛隧工程为港珠澳大桥核心控制性工程,包括两个面积为十万平方米的人工岛和一条长达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为国内首条外海沉管隧道,也是当今世界上最长、埋深最深、综合技术难度最高的沉管隧道。

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全长约6.7公里,最深处位于48米深的海底。隧道由33节预制沉管以及一个长约12米重达6吨的“最终接头”拼接而成,而33节沉管每个标准管节长米,最大排水量8万吨,仅这单个标准管节比一艘巨型航母排水量还大。

从年5月2日首节E1沉管(第一节沉管)开始浮运安装到年5月2日最终接头安装,共34次“深海之吻”,大桥建设者们整整花了四年;创造了“一年十管”中国速度、“半个月内连续安装两节沉管”、“最终接头毫米级偏差”等一项项震撼世界的纪录。

在航道区修建海底隧道:经过研发,工程人员第一次做到了海底隧道“滴水不漏”,在岛隧工程的设计建设中,形成的发明专利、新型实用专利达到多项。

桥体——使用寿命最长+抗灾害能力强

港珠澳大桥被外国工程师感叹工程难度“直逼技术极限”的海上“巨龙”——能抗16级台风、8级地震,设计使用寿命长达年!超出目前世界上跨海大桥普遍的设计使用寿命20年,这个数字成就了港珠澳大桥在当今世界大桥建设史上的多个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大桥是在经历了韩国人对中国考察团诚恳提出查看沉管安装装备遭到拒绝、荷兰人要求中国出资15亿咨询费才肯帮助、并且出资3亿只给唱首祈祷歌的傲慢,最终由中国人经历了10年的零经验、自力更生的攻关,最终建成而傲视群雄!

海底40多米——手机通话无障碍

在港珠澳大桥深40多米的海底隧道内,手机的4G网络信号依然是满格的。因为整个通信设施并没有另设基站,而是通过“共享”的方式,利用大桥、灯杆等社会塔,机房、供电系统、传输管道等设施搭建通信塔,利用大桥的设施大面积进行信号覆盖,从而保障了4G网络信号的流畅。因此,4G网络信号之所以能够强劲十足,得益于遍布桥体区域的网络信号覆盖。

假如在40多米深的海底行车人的呼吸是否自由畅通?遇到危险了怎么及时逃生和求救?

桥面若出事故——5-7分钟可救援

港珠澳大桥按照时速公里、双向六车道进行设计。大桥通车后,假如从珠海方向出发,从珠澳口岸人工岛驶上大桥,全程行驶22.9公里即可到达西人工岛,从人工岛缓缓驶入海底隧道,再从东人工岛驶出,驶上大桥香港段。

为了保证在隧道内行车的安全,隧道分左右两个行车洞,中间设计有1个服务管廊,三者之间各自封密、相互独立,互不干扰。这个隧道的最大功能就是控制风险,便于逃生救援。管理人员将在人工岛上设立海上救援平台,如果海底隧道内发生事故,救援力量在3分钟内就能到达,桥面上发生事故,5-7分钟内也能赶到。

海底呼吸顺畅手机通话正常

开车在40多米深、全长6.7公里的海底隧道里行车,司机和乘客是否感到不适?遇到紧急情况能否及时打通电话?

三个字——没问题!大桥沉管隧道有两个行车洞,空气流通方向按照车流方向由洞顶上的多组大型悬挂式射流风机进行送风,风机不但可以吸入洞外的新鲜空气,也可以排出洞内的汽车尾气,因此,在沉管隧道呼吸是自如畅通的。

在海底隧道内部,通信运营商在服务管廊里安装好通信网线,即使司机忘记携带手机,紧急遇险需要求助,随时可以下车使用隧道内壁设置的一键紧急求助设备。

港珠澳大桥——中国交通运输史上环保要求最高的工程之一。

突出环境问题:早在港珠澳大桥建设前,设计者就充分考虑到了相关的环境问题。比如在建设期间,施工造成的悬浮物污染、废水污染、生活垃圾污染以及其他废弃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等。而在营运期间,路面径流雨污、机动车带来的噪音和汽车尾气以及运输事故造成的泄露等等。

甚至于淤泥也因为是生态环境的一部分,而且对于桥隧工程要满足低于10%阻水率的要求,因此不适合进行过渡挖掘和转移。

穿越自然生态保护区是港珠澳大桥建设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因为中华白海豚是世界濒危海洋哺乳动物,素有“水中大熊猫”之称。建大桥之前有实现中华白海豚“零伤亡,不搬家”的承诺。因此,建桥带来的潜在海洋污染风险、敏感的噪声环境都可能影响包括中华白海豚在内的海洋生物的生存,这些都考虑进去及引起特别重视。

解决方案高标准:虽然港珠澳大桥是一个“世界级”大项目,但环保标准依然不能落后。环保要求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所以,在港珠澳大桥项目的环保工作上花了大量心血,不断倒逼设计方案的优化。

由于建桥需要跨海,施工中要求尽可能减少水上施工,我国创新选用了“搭积木”建造方式,大到千吨重的桥墩、多米高的桥塔,小到拼接构件,都是在岸上工厂整件制造,大幅削减了海上施工活动时间。

同时还有其他一些环保措施,比如:

1)采用产生悬浮物较少的挖泥船;严格要求施工船舶都必须符合环保要求;

2)对进场施工设备设置尾气排放、噪声监测、漏油、露泥等环保高门槛;

3)选取新型节能环保地基加固新技术(挤密砂桩技术);

4)就近安放污水和垃圾处理设且统一回收处置;

5)划分吵闹区和安静区;

6)制定环境保护应急预案等等,都是在港珠澳大桥建设期间践行的环保措施。

保护中华白海豚“港珠澳大桥已成为海洋开发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典范。最引人注目的中华白海豚栖息地保护,赢得了全球的高度赞许。根据观测数据显示,中华白海豚数量相较开工前不减反增,这就是环保到位的充分证明。环保的高标准实现了“零伤亡,不搬家”的承诺。

据统计,大桥自建设过程中,直接投入白海豚生态补偿费用万元,相关环境监测费用万,环保顾问费万,有关环保课题研究0万左右,包括其他共计在3.4亿元上下。

突破人工造岛命题:港珠澳大桥可以说几乎为颠覆性的建设案例。因为按照人工造岛这个典型案例来说,不但要形成海底隧道与海面桥梁连接的转换枢纽(没有可用岛屿),又要快速形成岛以保护自然环境,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压力之下最终带来突破性的岛、隧、桥组合设计创新。

采取超大钢圆筒振沉围护止水筑岛的工法被应用于港珠澳大桥建设中,成为人工造岛“中国速度”的奇迹。这个方案相比工期长,污染重的传统抛石填海工法,这种新型筑岛方式不但节约了时间,又保护了海洋环境。

综上所述,港珠澳大桥是继三峡工程、青藏铁路之后,我国又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也是中国桥梁建筑史上技术最复杂、环保要求最高、建设标准最高的“超级工程”,在世界桥梁建设史上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

中交集团负责港珠澳大桥四分之三以上的设计、施工、装备制造等任务,大桥近7公里的岛隧工程是港珠澳大桥的控制性工程,也是目前世界长度最长、埋入海底最深、单个沉管体量最大、设计使用寿命最长、隧道车道最多的综合技术。

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开车从香港到珠海的时间,将由目前3小时缩减为30分钟,三地“半小时生活圈”已触手可及,大桥进一步加强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的对接,助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

创造世界工程史上的奇迹

港珠澳大桥4大创新

首创半刚性沉管新结构

首创曲线段沉管工厂法预制新工艺

首创整体式主动止水最终接头新方案

首创复合地基加组合基床的隧道基础新形式

港珠澳大桥4大突破

突破大直径深插钢圆筒快速成岛技术

突破深水基础施工技术

突破外海沉管安装成套技术

突破第三代沉管技术

众多成果及胜绩

开展了多项验证试验

取得了多项技术专利

形成了40多项创新成果

个集体、名个人获省部级以上表彰,其中23个集体、13名个人获国家级荣誉

准确安全记录

13船钢圆筒48,公里海上运输“安全准时”

沉管预制道工序无一偏差

38次“外海远征”平安往返

28次台风侵袭,工程、人员无一受损

媒体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499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