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业软件厂商的行业深耕之路云合汇森

汇森投资行研组

原创

工业软件赛道中的主要企业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仰攻者(正面仰攻以工业设计软件为代表的基础软件高地)、深耕者(垂直深耕化工、制造、能源、建筑等行业纵深腹地)、跃进者(战略跃进工业4.0时代的工业互联网体系)。

从根本上说,在工业软件/工业互联网这张大产业地图上,发展的终局可能是殊途同归,只是不同企业在不同时间节点/Timing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线。原因无他,真相在于这种选择可能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成长速度、融资进度乃至生死存亡。

这三条路线,没有好坏之分,对企业来说只有合适不合适的区别。

从观点上看,仰攻者一派认为,决定软件先进性及生命力的主要因素是软件基础技术,而并非特定的应用技术,比如“从CAD软件30年的发展历史来看,带来工业软件商业化能力跃迁的,不是细分应用的拓展,而是从2D到3D,从造型到仿真这种技术革命带来的进步”。

但在其他两派看来,在基础软件和软硬一体化产品方面,我国整体发展水平与其他工业化大国存在较大差距,像Autodesk、Adobe以及西门子、艾默生等公司在技术产品上的完善度已经非常高。单点突破弯道超车难度大、收益小。

只是在一致的基本判断之下,深耕者和跃进者选择了不同的突破口。

跃进者直接瞄准了工业互联网这一更新式的产品业务形态,他们认为工业软件和5G、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融合,对产业链变革和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提升的意义更为重大。当前,云计算、物联网、5G等底层技术日趋成熟,因此我国工业软件可以遵循和国外工业软件不同的发展路径,着眼用新技术解决产业链研发、制造协同的效率问题,挖掘工业软件增量价值。

而深耕者虽然在技术上也有迭代升级,但更强调对特定行业的专注。相对于技术本身,更强调行业Know-how的掌握。

简单的说,两者的区别在于一个要高举高打,一个要伏低深挖。本文的重点在于剖析深耕者们的竞技场。

肥美之地

年年中,国际三大油服巨头之一的哈利伯顿(Halliburton)宣布了与微软的一大合作,表示将其物理数据中心迁移到微软的云计算平台上。按照该公司的设想,后续将通过实时运营中心完成远程设计和监视作业,来自钻机的作业数据将被传输到云中,以供工程师进行远程下载和分析。

业内认为,油田行业的数字化将为微软等数字化供应商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据估计,该行业整个潜在市场每年高达亿美元。

今年早些时候,在巴克莱的一份研究报告中,云计算服务商Buurst表示,石油行业代表着巨大的云计算机会,因为它们存储的数据堪称海量。与大多数其他行业相比,石油和天然气公司数字架构消耗的地理空间数据量几乎是医疗行业和电子商务公司的倍。

(油气行业云计算市场空间,IDC、巴克莱)

油田行业企业大多财大气粗,但他们也需要思考如何在新兴的数字环境中独树一帜,而数字化可能代表着强大的长期增长机会。据IEA预测,数字技术的大规模应用,能够让油气生产成本减少10%~20%,让全球油气技术可采储量提高5%。

如今,油服行业的三大巨头(斯伦贝谢、哈里伯顿和贝克休斯)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持续近二十年。BP公司在两年前收购了爱尔兰物联网专业公司Ubiworx,由此Ubiworx公司的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将与BP可再生能源和储能领域的技术整合在一起。

一年前,埃克森美孚公司也与微软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后者的“数据湖”平台改善其上游生产活动,并计划每年投入约10亿美元用于机器学习的研究。埃克森美孚还通过一个可监控数百万个传感器数据的人工智能程序管控着旗下分散在全球各地的炼厂和化工厂,旨在监测石油流量等重要数据和信息。

在中国,像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央企也都在开始与华为等IT公司合作。比如华为公司就为中石油规划建设了认知计算AI平台,试图将过去勘探和生产领域的沉默数据、无用数据发掘出更大价值。像中智软创这类新创公司的MES、RTO(流程优化)等产品方案也开始国内各大油企炼厂中得到应用。其中,仅仅RTO领域的市场规模就能达到近千亿元人民币,留给相关企业的成长空间可谓巨大。

与石油行业相比,建筑行业虽然在全球整个社会经济中举足轻重(体量上占全球GDP的约13%,在我国占GDP的25%),但仍被认为是全球数字化程度最低的行业。

根据麦肯锡的《行业数字化指数》,在所有主要行业中,建筑业在数字化方面排名倒数第二,仅次于农业和狩猎业。麦肯锡估计,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建筑行业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增长约1.0%,而全球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8%!

(行业数字化指数,麦肯锡)

另外,麦肯锡的数据显示,全球年度建筑支出(包括新建筑以及正在进行的维护和改造),预计将从年的约10万亿美金增加到年的约14万亿美金(年我国建筑行业总产值达到24.84万亿元)。年时,联合国曾估计,在未来40年中,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期望,全球差不多每个月建造的城市建筑体量大小相当于一个纽约市。

根据德勤报告,建筑业在IT上的花费是全球所有行业平均水平的一半。在国内,最近这些年,随着建筑业产值增速放缓,对行业的精细化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行业信息数据,年,中国建筑信息化投入占总产值的比例仅为0.10%(同期发达国家是1%,国际平均水平是0.3%)。可见,国内的建筑信息化仍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年7月和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先后发布了《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两个文件,其中提到:鼓励搭建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

汇森资本行研组在今年走访上海一家最大的水利工程建筑公司时,该公司表示,无论从国家政策引导、还是从最终客户的意愿、新生代员工的工作方式,几乎所有层面都在推动建筑企业加速进行数字化转型。

在美股市场,刚刚上市不久的建筑行业SaaS软件企业Procore公司,其在招股说明中就表示,鉴于建筑行业缺乏软件采用,其潜在目标市场(软件/SaaS)的规模约为92亿美金。

年,很多行业受到疫情影响,全球建筑行业下降3%。但是软件巨头Autodesk的工程和建筑部门(该公司最强大的业务部门,占收入的43%)却实现同比增长19%。根据第二季度的投资者介绍,其核心的BIM产品功能项在过去一年中翻了一番。在建筑行业内,BIM功能(建筑信息模型)这一“基于智能模型的规划、设计、建造和管理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方法”很容易成为绿色工业革命中强大的增长催化剂。

国内软件企业广联达一直深耕建筑行业,年上市后股价涨了15倍,年后云化业务逐步加强。在一个行业中深耕20多年,产品线不断拓宽,业绩保持不断增长,自身在建筑行业中已经具备相当大的话语权。

除了石油行业、建筑行业等,当我们放眼整个工业互联网,你会发现一大片蓝色的海洋,这片似乎深不见底的市场空间有多大呢?

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先生有过多次精彩的论述,他在“中国未来独角兽高峰论坛”上发表的演讲中提到,根据有关材料分析,目前全球有60多个、万亿美元级的产业集群,可以和数字化结合。

具体测算一下:仅仅在油气、航空、电力、医疗、保健、铁路等这5个领域,如果引入数字化平台支持,假设只提高1%的效率,全球在未来的15年中可以预计节约近亿美元;平均每年产生约亿美元的效益;如果数字化转型能拓展10%的产业价值空间,每年就可以多创造0亿美元以上的价值。

具体到我国,去年全国工业产业总销售值是万亿人民币,涵盖了上百个各种各样的行业。这些行业作为传统工业,一旦有数字经济赋能,颠覆性的资源优化配置就会带来1%~10%上下的增量产值。如果以5%来计,就是5万亿的增值。

除了整体规模够大之外,各行业之间“隔行如隔山”,形成的不同行业Know-how也导致在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领域很难产生跨行业的赢家通吃的现象。反过来,恰恰因为深耕者在行业内部进行产业链上下游的拓展具备天然的优势,使得他们能够在一个行业内做深做透,在行业内部形成专有的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成为可能。

也正是从这两个角度出发,黄奇帆先生认为,在产业互联网领域,今后有可能产生或者容纳几十家同等规模的创新企业,今后的独角兽将主要产生于工业互联网的体系。

三维拼图:行业+场景+技术

一入行业深似海。在这个市场中能帮助人们辨明方向、站稳脚跟的另外两个维度就是场景和技术。

简单一点说,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中最大、最典型的场景就是工厂,而在这场产品大变革中最激动人心的话题就是其中的智能工厂革命。

广义的智能工厂,有观点是将其分成现场层、管控层、企业层、平台层和协同层。

如果只是从核心的物理场景来看,粗略来分就两个场景:首先是现场层,代表最核心的工厂车间场景(过去偏蓝领);其次是企业层,更多偏重的是办公室场景(过去偏白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企业层受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121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