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研发投入合计超过10亿元的公司有13家,包括中芯国际、中国通号等;而前沿生物、君实生物、寒武纪等公司三年研发投入占比排名前列。按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生物产业整体三年研发投入占比最高
标点财经研究员黄凤清
将时间的指针拨回一年半以前。
年6月13日,在第十一届陆家嘴论坛开幕式上,中国证监会和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开板仪式。39天后,科创板首批公司上市。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根据证监会年1月底发布的《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在上交所新设科创板,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
《实施意见》同时指出,科创板更加注重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允许符合科创板定位、尚未盈利或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综合考虑预计市值、收入、净利润、研发投入、现金流等因素,设置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
可见,科创板带有天然的科技与创新属性,企业的研发投入也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研发投入也是科创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那么,科创板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情况如何呢?
在更具包容性的上市条件以及注册制之下,科创板迅速扩容。年12月7日,随着新致软件(.SH)鸣锣上市,科创板迎来第家公司,全板块总市值超过3万亿元,涉及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Wind数据,标点财经研究院联合《投资时报》对科创板上市公司年以来的研发投入进行了统计及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三年研发投入(指年—年,下同)合计超过10亿元的公司有13家,包括中芯国际(.SH)、中国通号(.SH)等。综合研发投入和营业收入计算,前沿生物(.SH)、君实生物(.SH)、寒武纪(.SH)等公司的三年研发投入占比(指研发投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下同)排名前列。按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生物产业整体三年研发投入占比领先,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这一比例也超过10%。
需要提醒的是,研发投入强度与公司所处行业以及发展阶段有关。通常情况下,随着生命周期的递进,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会逐渐下降。因此,研发投入的高低并不完全等同于企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但是,科创板上市公司大多处在成长期,且研发投入关系到科创企业的持续发展及后续业绩,因此,对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的研究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13家公司三年研发投入高于10亿
根据Wind数据计算,年—年,家科创板公司的研发投入总额依次为.02亿元、.53亿元、.56亿元,呈逐年增长之势,三年合计达到.11亿元。
从研发投入规模的绝对数额来看,中芯国际以压倒性优势领先。该公司年—年间的研发投入依次为35.76亿元、44.71亿元、47.44亿元,三年研发投入总额.91亿元,是唯一一家在过去三年研发投入超过百亿元的科创板公司。中芯国际是国产芯片龙头企业,于今年7月16日登陆科创板,实现“A+H”两地上市,成为科创板首家回归A股的境外已上市红筹企业。截至12月9日收盘,中芯国际总市值超过亿元,A股市值接近亿元,其A股市值在科创板中排名第二。
中国通号年—年的研发投入亦均超过10亿元,依次为11.80亿元、13.80亿元、16.03亿元,三年合计41.62亿元,仅次于中芯国际。
三年研发投入合计在10亿元以上的科创板公司还有11家,由高至低依次为天合光能(.SH)、奇安信(.SH)、传音控股(.SH)、君实生物、百奥泰(.SH)、华润微(.SH)、金山办公(.SH)、中微公司(.SH)、神州细胞(.SH)、晶晨股份(.SH)和芯原股份(.SH)。
此外,三年研发投入合计在5亿—10亿元之间的科创板公司有7家;在1亿—5亿元之间的有94家;不足1亿元的有86家。
其中,有4家科创板公司的三年研发投入总额均在0.3亿元以下,由低至高依次为路德环境(.SH)、神工股份(.SH)、恒誉环保(.SH)以及洁特生物(.SH)。
12家公司三年研发投入占比超30%
各公司的研发投入处于何种水平,除了绝对金额上的比较外,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也是重要的考量指标。
整体来看,家科创板上市公司年—年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依次为8.63%、9.17%、10.26%,同样亦在逐年提升,三年合计占比为9.43%。
根据研发投入及营业收入计算,百奥泰、泽璟制药(.SH)、神州细胞、康希诺(.SH)以及艾力斯(.SH)尽管三年研发投入占比很高,但由于这些公司在过去几年尚未产生营业收入或只有少数偶发性的收入,研发投入占比不具有参考性。
除上述公司外,三年研发投入占比最高的科创板公司是10月28日上市的前沿生物。该公司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的主要产品艾可宁于年8月开始销售,公司营业收入全部依靠核心技术产生,艾可宁是公司目前唯一的主营业务收入来源。其年、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1万元、万元,而年—年研发投入依次为.43万元、.77万元、.12万元,三年研发投入占比达到.79%。若将未产生收入的年排除在外,其研发投入占比也超过%,年、年研发投入占比依次为.29%、.50%。
今年上半年,前沿生物的研发投入占比继续维持在高位,为.35%。据悉,该公司已上市药品的商业化进程仍处于起步阶段,公司当前仍处于亏损状态,年度、年度、年度及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依次为-0.65亿元、-2.47亿元、-1.92亿元及-1.02亿元。
紧随其后的是君实生物。年—年,该公司研发投入分别为2.75亿元、5.38亿元和9.4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85.38%;研发投入占比依次为.15%、.24%、.06%;三年研发投入占比为.36%。今年前三季度,其研发投入占比依然较高,为.70%,较上年同期增加3.29个百分点。该公司亦处于亏损阶段,由于研发费用支出较大,收入尚不能完全覆盖支出,其年—年及今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依次为-3.17亿元、-7.23亿元、-7.47亿元、-11.16亿元,亏损额呈扩大趋势。
寒武纪三年研发投入占比亦超过%,为.93%。而今年前三季度,其研发投入占比达.98%。同样,该公司归母净利润呈持续亏损状态。
三年研发投入占比超过30%的科创板公司还有9家,由高至低依次为微芯生物(.SH)、成都先导(682.SH)、奇安信、赛诺医疗(.SH)、金山办公、虹软科技(.SH)、天智航(.SH)、芯原股份和国盾量子(.SH)。
其中,金山办公的研发投入占比在过去几年一直保持在30%—40%之间,年—年依次为35.31%、37.85%、37.91%,今年前三季度为34.85%。截至12月9日,该公司市值为.57亿元,是科创板中A股市值最大的公司。
有2家科创板公司的三年研发投入占比不足3%,分别为上纬新材(.SH)和华特气体(.SH)。
在科创板五套上市标准中,第二套标准对研发投入作出了规定—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5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且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
根据Wind数据统计,当前科创板已上市公司中,有6家选择了这一标准,包括赛诺医疗、天智航、国盾量子、寒武纪、奇安信和艾迪药业(.SH)。如前述提及,前5家公司三年研发投入均超过30%,而艾迪药业也超过20%,为21.23%。
生物产业整体研发投入占比领先
根据《实施意见》,科创板定位于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科创板第家上市公司—软件外包服务提供商新致软件,主营业务包括向保险公司、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其他行业终端客户提供IT解决方案、IT运维服务,以及向一级软件承包商提供软件项目分包服务。Wind数据显示,按所属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其划分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至此,科创板上市公司中,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有74家,生物领域有44家,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有33家,新材料领域有28家,节能环保领域有11家,新能源领域有4家,此外新能源汽车领域、相关服务业各有3家。
可见,在已上市的科创板公司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及生物产业相关公司占去半壁江山,实际上二者合计占比达到59%。而标点财经研究员发现,这两大领域的研发投入占比也相对较高。
若将同一分类下的科创板公司看作一个整体,那么,生物产业的研发投入最为突出,三年研发投入占比达到22.90%。即使将研发投入占比不具有参考性的公司剔除,该分类下的科创板公司三年研发投入仍高达15.69%,依然领先。
其次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三年研发投入占比为10.01%,该领域内有近64%的公司三年研发投入占比超过10%。此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三年研发投入占比亦超过科创板整体水平,为9.67%。
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相关服务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材料产业的三年研发投入占比分别为7.23%、6.73%、4.97%、4.77%和4.74%。其中,新材料产业居尾,该领域28家科创板公司中,有15家的三年研发投入占比不足5%,包括前述提及的上纬新材、华特气体,以及南亚新材(.SH)、华光新材(.SH)等,占比超过半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