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时任科技部部长的徐冠华说,中国信息产业“缺芯少魂”。“芯”指的就是当前倾全国之力发展的芯片产业,而“魂”则指基础软件,即操作系统、数据库、办公软件和中间件的统称,数字经济乃至整个信息化产业都建立在二者之上。
我国在基础软件领域落后于欧美国家,处于被卡脖子的困境,但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5G等信息通信技术及产业的不断发展,数据作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一样的生产要素,地位愈发凸显。海量的数据规模催生了庞大的数据处理需求,而数据与信息安全息息相关,近年来国家政策不断向其倾斜,新兴的大数据基础软件技术成为我国在基础软件行业弯道超车的重要机会。
正所谓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当前国内虽然已经开始涌现一批从事相关产业的公司,但能真正以自身实力推动大数据基础软件国产化的屈指可数,刚刚在科创板上市的星环信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简称:星环科技)正是其中之一。受益于行业持续不断的政策利好,以及下游订单的增长,星环科技作为领先的国产大数据企业,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前瞻布局大数据赛道,坚持全面自主研发技术路线
星环科技成立于年6月,公司名字中的“星环”二字来源于创始人孙元浩很喜欢的科幻小说《三体》,在小说中,正是一艘名为星环号的光速飞船带领人类冲出了即将被降维打击的太阳系。作为科幻爱好者的孙元浩也希望自己的公司能聚集一批优秀的工程师,打造世界上最好的、领先的大数据产品。
事实上,联系到国内大数据基础软件的发展情况,不难理解孙元浩对星环科技所抱的期许。
年被称为中国大数据元年。在此之前,伴随着互联网的成熟,大数据技术已经被大众所熟知和使用,国内大数据市场迅速成长,但当时主流的大数据技术多来自国外,随着棱镜门等一系列数据安全问题的暴发,国内也开始认识到数据安全的重要性,中国迫切需要自己的大数据平台。
星环科技就是在此背景下诞生的。孙元浩组建起了星环科技的核心团队,成为行业中较早探索、研发大数据技术的企业。
在团队带领下,星环科技迅速做出了一系列成绩。公司创建了新的大数据技术架构,可以实现统一的SQL接口、统一的计算引擎、异构的数据存储模型、统一的数据管理系统和统一的资源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星环科技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基础平台软件TranswarpDataHub(简称:TDH)领先于国外同行。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大部分基础软件研发都基于开源的数据库技术,或部分开源的功能方案。但这依旧是在别人的地基上盖房子,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星环科技通过自主研发,逐步以自研技术取代了开源技术,TDH也因此成为目前市场上少数自主研发的国产大数据平台。
根据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代码扫描测试报告,TDH的万行代码里自研代码率超过70%,另一款分布式数据库产品ArgoDB的代码自主率(行数)则超过90%。TDH平台成功实现了大数据基础软件的国产替代,在政府、金融、能源、制造业等十多个行业内落地,支撑如金融风控与营销、智慧制造、城市大脑、智慧交通等多种核心行业应用。
有了TDH系统作为根基,星环科技迅速构建起了多个产品系列,围绕企业数据服务推出了一系列丰富的产品线,包括大数据与云基础平台、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数据开发与智能分析工具等软件产品、软硬一体机产品及相关技术服务。发展至今,除TDH外,星环科技还推出了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ArgoDB和KunDB,分布式图数据库StellarDB等多种数据库,数据云平台TDC、智能分析工具Sophon、大数据开发工具TDS和超融合一体机,涵盖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集市、数据湖、实时计算、人工智能等应用场景。星环科技已围绕数据的集成、存储、治理、建模、分析、挖掘和流通等数据全生命周期提供基础软件及服务。
领先技术获多方认可,产品高效可靠赢得客户青睐
在不断的发展中,星环科技建立起了一道由核心技术构建的护城河。据招股书披露,截至目前,星环科技已积累了31项核心技术,主要体现在分布式技术、SQL编译技术、数据库技术、多模型数据的统一处理技术、基于容器的数据云技术以及大数据开发与智能分析技术六个方面,公司拥有77项境内专利(其中发明专利74项)和8项境外专利,以及项软件著作权。
并且星环科技的研发实力也得到了众多第三方国际权威机构的高度评价。IT业内普遍认可度最高的国际分析机构Gartner自年起就对星环科技青睐有加,将公司选入数据仓库及数据管理分析魔力象限,位于远见者象限,在前瞻性维度上优于Cloudera、Hortonworks等美国主流大数据平台厂商,成为Gartner发布该魔力象限以来首个进入该魔力象限的中国公司。年2月,星环科技再次入选Gartner《年分析型数据管理解决方案魔力象限》,成为当年入选该魔力象限的两家中国企业之一。而今年Gartner最新发布的《中国数据库管理系统供应商甄选》,星环科技是中国数据库管理系统产品品类最多的厂商之一。在《年中国ICT技术成熟度曲线报告》中,星环科技入选了数据分析、数据中台2大领域的推荐供应商。在最新发布的《图数据库管理系统市场指南》中,星环科技被列为全球图数据库代表厂商。
星环科技多次入选Gartner的报告绝不是巧合,更多的是凭借沉淀多年、自主研发的技术实力和为各行业赋能的实践积累,才在一众业内top级公司中脱颖而出,未来的发展潜力将是巨大的。
当然,技术再厉害也需要落地,星环科技在研发成果转化方面同样表现出色。公司软件产品化程度较高,可以在不同行业实现广泛布局和快速复制,并且具备长期稳定的潜在需求。
截至目前,星环科技的产品已落地多个领域的知名机构或其主要分支机构,如金融行业包括中国银行、浦发银行、浙江农村商业联合银行等,政府领域包括上海市大数据中心等,能源行业包括中国石油、南方电网等,交通行业包括中国邮政集团等,制造业包括湖南中烟等。
在技术与产品的双向驱动下,星环科技近年来表现出了较高的成长性,年至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7,.56万元、25,.07万元和33,.16万元,复合增长率为37.80%。未来,伴随数字经济与信创产业的持续发展,星环科技有望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基础软件国产化需求紧迫,政策红利催动行业加速发展
由于起步较晚,过去很多年间,国内IT底层标准、架构、生态等大多数都由国外IT巨头制定的,存在诸多安全风险。因此,构建自己的IT底层架构和标准,形成自有开放生态,是当前中国信息技术创新(简称:信创)的核心,而信创产业则是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的基础,也是“新基建”的重要内容,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
比起操作系统等领域来说,大数据基础软件作为新兴行业,是个不错的切入点,尤其我国还是数据资源大国,底层数据处理需求量巨大。IDC研究报告指出,到年,中国数据量约12.6ZB,较年增长7倍,年复合增长率为%。年中国的数据量预计达到48.6ZB,约占全球数据总量的30%。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也曾指出,“未来几年,大数据技术创新不仅在前沿技术发展的层面,全产业链创新能力和自主可控水平也将进一步加强,基础软硬件底层支撑能力不断提升,大数据与前沿领域技术融合创新进一步深入。”
并且“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都提出,要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数字产业,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除了政策上的支持,随着信息安全成为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企业客户开始重视数据隐私,加之近年来,国家相继颁布实施了《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了数据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监管和规范,为大数据基础软件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在政企多方的大力支持下,国产大数据基础软件有望迎来发展的风口。而星环科技所处的大数据行业作为政企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基础软件,将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以及相关政策推动下持续受益。
成功上市彰显价值,加码研发打造国产大数据技术生态
不过蛋糕虽大,却不是谁都能吃的。大数据基础软件是典型的智力密集型行业,具有研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的特点,对相关企业的技术实力有着严苛的要求,星环科技的飞速成长同样也离不开长期持续地投入。
为了夯实技术基础,实现技术突破,星环科技在技术研发及技术产业化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成本。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星环科技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0,.59万元、10,.57万元及14,.8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2.66%、42.11%和42.46%,研发费用规模占比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另外,大数据基础软件作为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上层应用系统的稳定性、可扩展性等方面有重要影响,替换成本十分高昂,因此客户往往不会轻易替换已采购的产品,如此一来,在技术和商业落地上具有先发优势的企业将具备更强的竞争优势。
星环科技作为较早布局大数据基础软件行业的公司,现已获得了超过1,家终端用户,在收入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公司也十分重视对于老客户的维护,来自老客户复购产生的主营业务收入逐年增长。
据招股书披露,年至年,星环科技老客户复购产生的收入金额为8,.03万元、16,.16万元和20,.71万元,报告期内老客户创收逐年提高,三年同比增长比例为20.10%、85.98%和25.74%。由此可见,星环科技已在行业内建立起了能够与国际品牌角力的影响力。
在当前基础软件国产替代及信息安全的大趋势下,星环科技作为“国产大数据基础软件第一股”登陆科创板上市,不仅代表着市场对公司技术和品牌的认可,也代表着政府与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期待和鼓励。
对于未来发展,星环科技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将继续专注大数据及相关基础软件的研发,围绕大数据、数据库、云计算、智能数据分析领域,坚持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为企业客户提供覆盖数据全生命周期的产品与服务。公司将通过技术研发、打造行业生态并提升市场占有率,成为大数据基础软件行业的引领者,助力中国社会的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