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涉及13家从事金融业务的网络平台公司

来源:中国经营网

  本报记者李晖北京报道

  《中国经营报》记者近期从业内多位人士处获悉,涉及13家从事金融业务的网络平台公司的个人信息“断直连”试点工作,进入冲刺阶段。

  据记者独家了解,监管在今年9月通过“窗口指导”督促13家主要平台公司和2家市场化个人征信持牌机构,加速落实进度,并给出了12月3日前完成的试点验收节点。

  市场共识在于,个人信息“断直连”有其实际困难。机构业务特点各不相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接口模式也有差异,加之市场上仅有2家持牌机构,换签(注:指更换签约合同)和切换系统压力较大,效率提升难,也存在一定争议。有机构人士认为,尽快让头部机构跑通业务,也有利于对后续“断直连”工作推进的示范引领。

  13家将率先验收

  “这次试点验收主要是选择几家合作业务量大的重点金融机构,切换系统,把‘断直连’的模式跑通。”13家平台公司之一的某机构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

  “肯定不是全部业务,我们这里对接的有一大半银行没有换签,技术对接就更慢一些,这不是助贷机构方抓紧就可以,也要配合银行的技术排期。”某上海国资背景数据公司高管向记者直言。

  这一定程度反映了当前“断直连”业务的实际情况,也解释了此次13家平台金融公司试点验收的背景。

  事实上,13家平台公司的“断直连”整改节奏一直独立于整个征信市场“断直连”。年4月29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联合对部分从事金融业务的网络平台企业进行监管约谈。彼时,腾讯、度小满金融、京东金融、字节跳动、美团金融、滴滴金融、陆金所、天星数科、数科、新浪金融、苏宁金融、国美金融、携程金融等13家网络平台企业实际控制人或代表参加了约谈。

  在约谈中,金融管理部门针对网络平台企业从事金融业务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七方面整改要求。其中,第三点即为“打破信息垄断,严格通过持牌征信机构依法合规开展个人征信业务”。

  同年7月,监管以邮件形式对上述13家平台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平台机构在与金融机构开展导流、助贷、联合贷等业务合作中,平台公司或其他市场主体,不得将自生或外来数据以任何形式直接向金融机构提供,而需经由“平台—征信机构—金融机构”的合规路径,实现个人信息与金融机构的全面“断直连”。

  彼时,监管确定的平台公司个人征信业务整改结束时间即是年年底。同时,根据《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对市场机构给予了一定的业务整改过渡期,过渡期截至年6月底。整体看,13家头部平台的试点较为独立,其一定程度上也承担着给市场树立标杆的意义。

  按照记者从三处独立信源了解到的信息,目前确实存在“断直连”进度缓慢、一些市场机构意愿不强的问题。“今年八九月份,监管‘窗口指导’13家平台金融公司和2家市场化个人征信持牌机构,确定验收时间点,也督促头部公司可以起到表率作用。”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目前,13家平台公司中,京东数科、天星数科关联公司参股了朴道征信,腾讯参股了百行征信。

  此外,13家平台之外的蚂蚁集团,由于其此前申请成立钱塘征信事宜尚未定盘,其个人征信业务的相关整改工作有其独立节奏。

  “需求大供给少”问题待解

  中金非银团队近期研报指出,尽管“断直连”的基本方向已确定,但受各参与方合作意愿、政策理解角度、科技和服务能力等多方面影响,实施过程可能面临一定挑战。

  首先,对比市场上的互联网信贷业务体量,市场化征信机构的供给明显不足。在今年8月新金融联盟NFA针对“互联网贷款整改衔接”的一场闭门会上,有银行人士直言,数据市场的交互需求那么大,但到了征信环节却只有两家。一个管道从大动脉到了某一个环节突然变成一个毛细血管,将非常脆弱,是否可以给征信市场更多包容空间。

  一位北京征信和大数据领域资深从业者向记者透露,目前由于各家平台公司、银行机构业务特点不同,“断直连”的模式也不同,有的接口不一样,有的采取标准不一样,面对如此复杂的业务,如果不是做表面文章,那么没有多快好省的合规方案。

  其次,一些细节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中金非银分析团队认为,“断直连”在现阶段主要解决的是数据传输机制,但一些问题仍有待清晰。比如,大数据分析服务商数据来源的合规性问题;助贷机构风控字段信息的归属权与专利问题;征信机构对于通过其传输至金融机构的数据储存问题;征信机构与助贷机构分析端的职责划分等。

  以大数据服务商数据来源合规问题为例,据记者了解,2家传统数据服务公司百融和同盾,此前虽然公开宣布了与百行征信、朴道征信达成战略协议,但并未有进一步实质性数据层面的工作进展。“持牌机构非常谨慎,而且流程复杂。”一位知情人士透露。

  据前述北京大数据资深从业人士透露,其服务的某家平台金融公司(13家之一)担心,与上述2家传统数据服务机构的合同均要在今年年底到期,后续如何换签还没有定论。

  再以助贷机构风控字段信息的归属权与专利问题为例,据记者了解,目前在接口模式下,助贷机构会先把原来直接推给银行的“客户四要素”、贷款金额、期限等申请信息一并推送至征信机构API接口,由此接口中转到放贷机构,放贷机构再从征信机构接口调取数据做二次审核和风控,然后将审批意见反馈至征信机构接口,再由征信机构推送至助贷平台完成结果展示。

  一位互联网银行产品人士认为,此方案的特点在于,资金方接入和切换成本低,只需把和“资产方的接口”切换成“资金方的接口”即可,整个接口不管是监管字段还是非监管字段都全部上交,但归属和储存怎么处理仍未明确。

  据记者了解,各家机构对政策的理解并不一致,比如是否所有接入数据都算作征信数据。“有些嫌麻烦,统一通过持牌征信公司接入;有些实力强的助贷平台不想交那么多维度数据,就分一些场景、选一部分和授信相关的数据,避免一刀切。”前述上海数据公司人士透露。

  记者注意到,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官微对征信业务的一篇总结文章指出,人民银行坚持“政府+市场”双轮驱动发展模式,逐步构建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市场化征信机构协同发展、互相补充的发展格局。

  随着“断直连”试点验收落地在即,新模式下实现业务贯通后,未来市场各方如何找到自身的新定位仍充满悬念。

  “市场化征信机构如何提供高效、市场化的服务方式?助贷机构在数据成本提升背景下如何开源节流?传统数据服务商做彻底转型还是在牌照申请上继续分羹?总体来看,当前持牌机构应该进一步强化市场化成色,市场也应该进行更充分竞争。”前述北京大数据资深从业者直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250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