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德斌
近日,各家商业银行陆续发布了年年报。中国工商银行年报显示,工行年各项经营指标都实现了较大幅度提升,持续在业内处于领先水平,这些业绩与工行持续加大金融科技建设、推进金融科技创新密不可分,也反映出工行同业领先的科技实力与底蕴。日前,中国工商银行行长谷澍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就年工行在金融科技方面取得的成效、疫情期间金融科技支持复工复产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智慧银行建设迈入新阶段
中国证券报:年工行在金融科技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谷澍:工商银行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金融科技建设,姜建清董事长提出工行要实现从银行信息化向信息化银行转型的发展思路,易会满董事长提出要打造ECOS系统和e-ICBC3.0、全面实施智慧银行生态系统建设。陈四清董事长对金融科技高度重视,提出在当前形势下,要以“科技引领、创新赋能”为发展理念,倾力打造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工行”。金融科技始终被视为工行的核心竞争力和改革创新的驱动力。年,工行分别从战略规划、组织变革、生态重塑、技术创新等多端发力,进一步促进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
首先是强化顶层设计,制定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去年,在人民银行金融科技规划引领下,工行结合自身发展要求和内外部形势变化,制定了未来五年金融科技发展规划,着眼于推进集团转型发展要求,以“金融+科技”打造智慧银行生态体系,纵深推进金融科技创新发展。
其次是实施组织机制改革,形成金融科技新格局。近两年工行大力推进科技组织架构和机制变革,在前期组建金融科技部的基础上,去年设立了工银科技有限公司,组建了金融科技研究院以及设立5G、区块链等多个实验室,并在成都、西安新设了软件开发中心研发部,构建了“一部、三中心、一公司、一研究院”的金融科技新布局。目前,工行建立了一支超过3.48万人的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在绝对人数及相对占比方面均居同业第一。
再就是重磅发布智慧银行生态系统ECOS1.0。这是工行科技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工程,目前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例如,构建了“主机+开放平台”双核心IT架构,打造了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一系列领先的金融科技平台,推出了手机银行5.0、工银e企付等多款智慧产品,构建了以API和金融云双轮驱动的开放融合的跨界生态等,显著提升了工行的金融服务能力和客户体验,也标志着工行智慧银行建设迈入新阶段。
“春润行动”助力企业战“疫”
中国证券报:一季度疫情期间,工行如何利用金融科技服务企业融资需求、推动企业尽快复工复产?取得了哪些成绩?
谷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工行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人民银行等部门金融支持疫情防控30条措施要求,积极利用金融科技创新融资产品,打通融资渠道,输出跨界服务。
一是提供更快捷的企业融资服务。为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工行全面实施“春润行动”,截至一季度末,已向重点领域企业提供全口径融资支持亿元,其中信贷支持亿元。在此过程中,工行优化线上融资产品准入模型与办理流程,提高信贷审批与放款效率;推出线上信用贷款产品“用工贷”,着力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资金难题;支持线上薪酬服务模式,以“工银e钱包”为载体,实现线下零接触、在线秒开户、线上秒发薪,有效解决特殊时期企业办卡发薪困难。
二是跨界对接企业疫情防控需求。作为国内最大的综合金融服务“供应商”,疫情期间,工行依托自主构建的开放融合跨界生态,采用了云计算、分布式等新技术和生态化的部署模式,先后推出应急物资管理系统、人员健康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免费提供给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卫健委及医疗机构等防疫重点单位和企业社区使用。目前,相关系统已覆盖23个省份,累计服务企业2.6万余家。
三是助力企业风险防控。疫情发生以来,工行积极发挥银行首款风险信息服务平台——“工银融安e信”线上服务优势,借助先进的大数据和信息化技术,推出7×24小时在线查询客户风险信息,实现远程尽职调查,全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云金融服务对接“宅”需求
中国证券报:疫情期间,个人客户对金融服务的便捷化需求急剧增加,工行运用金融科技服务于这些需求有哪些具体做法与体会?
谷澍: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社会生产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用户网络依赖性显著增强,互联网用户在线时长同比增长30%,非接触金融服务等“宅”需求明显提升。工行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依托金融科技手段,强化对受疫情影响群众的金融服务支持。
一是推出“无接触”云金融服务。疫情期间,工行依托云计算、分布式等新技术搭建的科技平台,为客户提供7×24小时“无接触式”金融服务。客户可通过工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